“吨半粮片”:淄博粮食增产行动的密码与成效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桂建明  王子文
“民以食为天。”种粮提升单产,既是农民增产增收的追求,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1990年,桓台县40.05万亩粮田平均亩产达到1020公斤,整建制建成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报道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34年后的今天,我市在粮食生产上提出了“稳面积、增单产”的总任务,要求聚力打造一批“吨半粮片”,深挖粮食增产潜力。
我市高产农田离“吨半粮”还有多远?请跟着记者,走进粮食生产第一线,了解淄博粮食生产的特点和单产提升的密码与成效。
“吨粮”与“吨半粮”的差距,靠什么补上?
“以目前的平均种植水平,天气正常年份,桓台县、临淄区好的地块,亩收获小麦600公斤左右、玉米700公斤左右,与‘吨半粮’要求还差200公斤左右。”4月22日,采访路上,市农科院副院长谭德云告诉记者。
这200公斤的差距,如何补上?
“‘吨粮县’打造时做的工作,现在仍在做,不过是站在更高的水平上。”桓台县农技专家王锡久一见面,就为记者解惑。
比如密植,品种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精播,现在更先进的机械可实现宽幅精播,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比如增加地力,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可以测土配方,降本增效;比如灌溉,以前利用河水进行人工漫灌,费时费力大旱时经常有地块因浇不上水减产,现在已经从喷灌发展到滴灌,水肥一体化让作业更轻松;比如收割,同样是农机,现在的大型农机效率提高了许多倍……
“去年,我们县在索镇街道睦和村建设的百亩田,经省专家组实打测产,测得小麦亩产807.8公斤,玉米亩产1006.8公斤,两季亩总产量1804.6公斤,实现了‘吨半粮’的目标。”王锡久说。
图片
临淄区种粮大户李培明、贾爱珍夫妇正在安排植保作业
4月23日,在临淄区朱台镇大夫店村的一块麦田里,种粮大户李培明、贾爱珍夫妇正在安排植保作业。“一台无人机1天可实现飞防作业1000亩。”“60后”无人机操作手贾光新说,这在人工植保年代,是没法想象的。
“我们在朱台和敬仲两镇共流转土地4800多亩,去年小麦亩产600公斤左右,玉米亩产,高的800公斤,低的750公斤。今年小麦墒情普遍比去年好,估计亩产700-750公斤,好的地块小麦加上玉米,每亩产量有望冲击‘吨半粮’。”贾爱珍快人快语。
“从2023年秋种开始,桓台县开展‘吨半粮县’建设,2025年,实现4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650公斤、玉米产量850公斤),6万亩示范区单产130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600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10万亩辐射区单产1120公斤以上(小麦产量520公斤、玉米产量630公斤);2030年建成8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16万亩,建成‘吨半粮’示范县,带动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桓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晓玲为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县打造“吨半粮县”的雄心和蓝图。
单产提升,目前需要补的短板有哪些?
1989年,桓台县唐山镇4万亩粮田平均单产达到1013公斤,建成我国江北第一个吨粮镇。
4月18日,在唐山镇东营村,记者见到种粮大户荆茂祥。“今年小麦长势好,目前进入孕穗期,预计成穗47万到48万株,如果没有意外,亩产1200斤没问题。”荆茂祥介绍。
他刚建好了一个大晾晒场,基本建成一个容量为2500吨的临时粮仓。“晒粮一直是我实现高产的短板,以前在公路上晾晒,车辆碾压,破碎率高,每亩损失50公斤粮很正常。”
图片
荆茂祥易涝的地块旁边,建设了太阳能自动传输气象站
每个地块的情况都不一样,单产提升只能因地制宜。荆茂祥有一块20亩的地,地势比周围农田都低,夏季易涝,玉米“四年三不收”。山东省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专家张晓艳得知后,帮他在地边建设了太阳能自动传输气象站,建立墒情监测点;同时提出“麦稻轮作”,将低洼地涝害高风险的玉米田,转换为旱涝保收的水稻田。据了解,荆茂祥已经做好今年麦收后栽培水稻的准备。
桓台县索镇睦和村种粮大户胡治勇也一直在补齐灌溉“短板”,他在近400亩地里建设了滴灌设施,另外购买了6台自走式喷灌机。“地埋式伸缩式喷灌,浇小麦可以,但是浇玉米就有些问题,一是播种后浇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玉米出苗;二是玉米后期秸秆高了,喷灌没法展开。”胡治勇为记者解释。
图片
果里镇国资共富平台投资建成了烘干仓储中心
提到补短板,桓台县果里镇李王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峰兴奋地告诉记者:“果里镇国资共富平台在村里投资建成了烘干仓储中心,中心建有1.2万吨库容的粮仓,每天300吨烘干能力的烘干塔,还有大的晾晒场,可以解决果里镇中西片区1.5万亩地的晾晒、烘干和存贮难题。”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补短板的,还有马桥镇东圈村桓台县启润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孙城介绍:“在市农科院副院长谭德云建议下,我们决定先上8个低温通风智能干燥仓,后期再上10个,实现小麦不用晒,收获后直接进粮仓。”
粮食增产,还有哪些独门秘诀?
“都说桓台、临淄的地好,好在哪?”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耕作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适宜,提温快,再加上栽培技术落实到位,播种质量高,肥水管理科学,病虫害防控得力,收储有序,必然高产。”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宋淑玲研究员解释,桓台县和临淄区粮食作物大田的土壤主要由褐土、砂姜黑土组成,土壤条件好,有利于高产。
地好是基础,养地更重要。
“我们临淄区连续15年坚持深耕深翻,让农作物秸秆充分腐化以提升地力。”临淄区农技推广科科长许苗苗介绍。
单产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作为种植户,跟上时节,进行规划化种植,是关键。
图片
桓台县启润农业合作社购买的农机
桓台县启润农业合作社是一家新成立的种植合作社,2022年9月流转了村里1334亩土地,涉足规模种植。“现在种地和以前大不一样,全是机械化、标准化操作。按照县农技专家王锡久指导,像我这样的种地小白照样能实现高产。”负责人孙城说,他们购买农机,听从专家建议挑选头部品牌的最新型号,如高性能播种机械,买的是马斯奇奥气吸式单粒精播机械。
“我们的3台大疆无人机,是2023年1月份购进的,一台是T50植保无人机,两台是巡田无人机。通过附赠的‘大疆智慧农业平台’,无人机可远程识别虫害,判断是否缺水、缺肥,哪一片需要提前收获等,能及时给予管理建议,不误农时。”孙城介绍。
新农机与新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支撑。随着现代农业进入精准作业阶段,生产走向智慧、智能,这让“吨半粮片”创建工作,变得更有保障。
但这不等于种粮大户们各自摸索出来的经验没用,应该说,他们各有妙招。
图片
临淄区凤凰镇种粮大户杨胜敏介绍高产心得
“‘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晚播一周,就得加大播种的种子数量,增加成本。玉米是积温作物,入秋三天,赶不上夏天一天。”临淄区凤凰镇种粮大户杨胜敏聊起高产心得,是一套一套的。
杨胜敏来到一块麦田,指给记者看:长得高一点的是他的麦田,长得矮的是邻居家的。记者注意到,高的与低的,相差七八厘米。“我的小麦分蘖好,亩穗数在55万穗以上,他的估计不到45万穗。”杨胜敏介绍他的秘诀:“关键用的肥不一样,邻居用的是一般化肥,我用的是高端缓释长效肥,小麦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吸收养分,虽说成本每亩增加了50元,但每亩增产50公斤没问题。”
聊起高产创建,陈海峰有自己的心得:“玉米‘灭好草’很重要,收获完小麦,播种前先打除草剂,这样既能提升除草剂效果,又伤不到玉米苗。”
据了解,为推进“吨半粮片”打造,市农业农村局正计划在全市选择建设10个示范方,加大配套投入,全力推进单产提升行动。
“我市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配套,推广高端、智能、急需农机装备,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力度,以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