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最好的学习!14万多家长“围观”独特心理美育课

武汉晚报讯 “玩是最好的学习”“语音语调比文字更能传达情感”“空心病和童年期情感忽视有关”……4月27日晚,由武汉市教育局、长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在这里·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堂第二季《了不起的感知力》开讲。
当晚,长江日报社高级编辑、乐评人李皖,民谣歌手、音乐治疗师冯翔,高级心理咨询师罗学强三位讲师带来了三场视角独特的心理美育课,干货满满的分享吸引了14.3万家长及师生观看,大家纷纷刷屏赞叹“很有帮助”“很受启发”。
制图/马晶晶
对美的感知不是“教育”出来的
李皖《生命中的怦然心动——开启一扇日常生活美育的大门》
打开感知力有多重要?李皖老师作为资深媒体人、乐评人,同时也是专栏作家和诗人,在讲座中透露自己曾是邻居眼中的“野孩子”,何以上学后成为非常优秀的学生?蓦然回首,他发现其中的奇妙在于,“玩”和“美”之间的深刻关联。对美的感知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源于切身的经历,通过“参与世界的秘密”打开一扇又一扇大门。
讲座一开始,李皖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对此的思考是:“往往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成为的人。”但不论是认可孩子的平凡,还是培养他成名成家,都有一个基本的目标,“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对世界有丰富的感知,能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或有理解力”。
图片
长江日报社高级编辑、乐评人李皖。
然而教育的目标容易确立,结果不可预测。李皖说,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都相对有可量化的具体指标,“美”和“劳”却带有难以理解的色彩,这就像人生中很多重要的事情一样,“所有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神秘的”。但这种看不见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就像一粒种子在你体内秘密地发芽”。
“感受并非知识,爱也不是学问。我们真正想要赋予孩子的,是一种感受力,而我的人生经历恰好能够证明这一点。”李皖讲述了自己童年野生野长的经历:父母两地分居,母亲三班倒,带着三个孩子无暇他顾,他捉知了、玩蟋蟀,在旷野中自由成长。“当我掀起一块瓦片,发现一颗西瓜苗正在生长,而它的根还带着我们所说的西瓜籽……这种充满趣味的探索秘密的感受,就是生命中的怦然心动。”
“我成为那一带捉知了最厉害的人,因为我去了解了它们的习性。”李皖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往事:通过玩蟋蟀建立了对整个世界逻辑的认知,“打撇撇”让自己明白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认识一朵朵有名字的云爱上阅读……所以“不要轻视玩和热爱,玩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玩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持续性,必须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不断去开拓秘密。在讲座的最后,李皖说,教育虽然有不可捉摸的神秘一面,但也存在可把握的规律。“整个人生和世界都是一个秘密的世界,当你深入其中时,实际上是在获得对事物的一种结构性认知,这将潜移默化地促进你对各种事物的理解。”
音乐是“功能”而不是“技能”
冯翔《在音乐中学会体验和正确表达情绪》
大多数武汉人是从《汉阳门花园》认识著名的武汉民谣创作人冯翔的,作为精神科医生和音乐治疗师的他在直播中告诉家长朋友,音乐是体验和正确表达情绪的一种路径。音乐的“乐”在古代可以跟“药”通用,意味着音乐从它起源开始,就带有很重要的功能性的,能够更直接地体会到某种情绪。
冯翔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家长把它当成一个技能比如考级升学的捷径,忽略了音乐本身对孩子的影响,反而会让孩子反感,音乐便失去了音乐美好的部分。在日常表达当中,有一些比文字内容更重要的部分,比如语音、语调、节奏等,都能传达更真实的情感,被我们称作“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图片
民谣歌手、音乐治疗师冯翔。
怎么去让自己的表达更真实然后还能够让别人产生共情呢?冯翔建议,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自己写歌!“五音不全或者孩子对音乐没兴趣?这没关系,他一样能够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他打比方说,春天我们去了一个公园玩,看到有一片紫色的花,有很多小朋友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可能会跳起来说“紫色的花花”,这是有节奏的,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他补上一句:紫色的花花,真好看呐,一句句加上去,慢慢地不是有词了吗。
冯翔强调,家长在陪伴着孩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跟孩子做一些讨论,或者和孩子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提升感受和表达爱的能力,有助于应对漫长人生过程中的各种压力。
不要让自尊成为“有窟窿的杯子”
罗学强《情感解码:构建孩子的人格基石》
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究竟源自哪里?当晚第三堂课,心理咨询师罗学强以《情感解码:构建孩子的人格基石》为题分享了亲子关系中情感连接的重要性。在他的工作室里,来访的孩子们往往带着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很多是他们在早年生活中未能得到充分的情感关注和回应。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会陷入一种自尊受损的状态。“非常多的心理问题都和自尊受损有关系,”罗学强说,“自尊就像一个杯子。如果这个杯子,被戳了几个窟窿,不论装多少东西进去他都会漏掉。”他通过著名的“代母实验”,揭示如果忽略了爱和人性,将是原生家庭的灾难。
图片
高级心理咨询师罗学强。图/余晟多 张吉润 摄
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哈洛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是用铁丝网做成的,上面带有奶瓶;另一只是用绒布做成的,但没有奶瓶。然后,他将一些幼猴与这两只“母猴”放在一起。结果发现,幼猴大部分时间都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只有在饥饿时才会去铁丝网“母猴”那里吃奶。即使在受到惊吓时,幼猴也会紧紧抱住绒布“母猴”。这个实验表明,在孩子的早期成长中,生理满足不能够代替精神和心理的满足。
讲座中,罗老师深入剖析了言传身教的心理学依据:他指出,人们会将父母身上理想化的品质,经由学习和互动,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而这部分便成了个人人格的基石。他强调,父母要真正地看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你们与孩子交流时眼神中所蕴含的光芒,就是构建孩子人格基石的最佳养分。”
【网友反馈】
水果湖二小家长邓明辉:听了李皖老师的课,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一朵花,一片云,一江春水……当一个孩子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创造力的源泉就打开了。
华科大同济附小家长孟睿:给孩子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在探索中建立与自然、万物、世界的连接,“参与世界秘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自己找到向上生长的动力。
华师附小家长呙冬冬:玩是一种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但它却能让孩子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位育中学家长吴铭杰: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非常重要。与孩子一起听音乐、讨论音乐,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请你喝茶:李老师给我的启发是,引导孩子找到自驱力是最好的教育。
@林书豪: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段双向成长的过程。
@不知晓:陪孩子成长也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我很享受陪伴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记者黄明 毛茵 通讯员邹永宁)
【编辑:费吟梅】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