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吃的是什么肉?丨济南文化严肃八卦

清照爱酒,尽人皆知。词作中的李清照,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期外出游玩,还是青年时期怀念分离的丈夫,抑或是晚年孤独悲苦独自惆怅时,始终不乏有酒相伴。到底是什么酒令女词人如此沉醉?或许还真是当年的齐州名酒真珠泉、秋露白。至于今天人们喜欢的“美酒+烤串”的饮食方式,或许是千年之前时尚少女李清照早就体验过的人间烟火。
图片
泉城广场李清照像  黄中明  摄
李清照是一名爱酒的济南女子,她留存的词作中约有三分之一写到“酒”或者“醉”。和女伴们去荷花丛中游玩她会喝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刮风下雨要喝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思念丈夫时要喝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思念故乡时要喝酒,“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伤春悲秋时要喝酒,“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写诗作词时也还是要喝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总之,词作中的李清照总是弥漫着一股酒意。那么问题来了,让千古第一才女沉醉的究竟是什么酒?让我们回到宋朝的齐州去找一找答案。
《济南通史·宋金元卷》记载,在宋金元时期济南的饮食习俗中,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济南及邻近地区大量名酒的酿造,使济南的饮酒风气比较盛行。在县城或交通枢纽之地,往往酒肆林立,各个州县都设有酒务负责酒的酿造和销售。史料《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熙宁十年(1077),齐州酒务多达26处,是北宋山东地区最多的一个州县。这足以反映齐州饮酒风气之盛。想来在这样的风气之下,才女李清照才免不了一杯一杯复一杯了。
宋代齐州酒的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当时的一流水准,名酒辈出。据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引张能臣《酒名记》,北宋末年的齐州名酒有舜泉、近泉、清燕堂、真珠泉等四种。张能臣特别推崇以泉水为酒名的齐州酒,将真珠泉酒誉为“第一”。真珠泉即今珍珠泉,是济南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澈。真珠泉酒能在北宋二百余种名酒中夺冠,足证其品质超群。
这一时期,山东还出现了著名的“秋露白”酒,齐州是重要产地之一。这种酒是一种用复式发酵法酿制的米酒,从夏季开始治曲酿制,秋高气爽时酿熟,酿制过程中加入花露一类的串香材料,酒质纯正而气味芬芳。此酒历经宋元至明清,成为绵延七百年的历史名牌。
因为史料匮乏,我们今天无法确切考证李清照究竟何时生活在济南,生活了多长时间。不过综合各种资料可以确定,或是居住、或是探亲、或是途经,李清照肯定或长或短地在济南生活过。对于这样一名爱酒的女子,没有理由不品尝一下家乡的名酒。可以相信,李清照的酒杯里盛过清燕堂、真珠泉、秋露白等名酒。这些品质上乘、清香甘醇的美酒令女词人沉醉,催生了一首首诗词佳作。
图片
百脉泉李清照故居
如今我们经常以烧烤配酒,李清照会不会也这样饮食?
虽然诗词中屡屡写到酒,不过李清照极少写到“肉”。目前所存的作品中只有两句诗提到过这个意象,“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这两句诗均是出现在议论类的怀古诗作中,并非对“肉”的直接描写。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肉”的意象不美,不宜入诗,相比之下“酒”与诗却是极好的意象搭配。其二是有可能李清照写过,但是没有留存下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考证李清照到底有没有“名酒配烧烤”。
宋朝时期,烹调方法已十分丰富,有蒸、炒、烤、焙、煎、腌、烧、炙、蜜等20多种,食品的制作技艺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当时济南的情况应不例外。
《济南通史·宋金元卷》记载,20世纪50年代,在济南市青龙桥附近发现的北宋墓壁画中有描绘炊事的图画。通过该图可看到当时炊事的情景:左边灶上是若干层笼扇,应当是在蒸某种食物,两人在灶前,一人蹲着添柴,另一人在旁边端着食物,或许是刚刚上笼,或许在等待出笼。右边两人应该是站在一个可能用以烘烤食物的炉子前,一名男子手持扇子在助风,一名女子守在一堆食物面前,似乎是在等着具体操作。“烤”本来就是一种古老的烹饪方式,这幅壁画中既然有烘烤食物的炉子,那理应也会烤制肉类食品。
烤的是什么肉呢?宋朝济南人食用的肉类食品中,猪、牛、羊、鸡肉等都占有重要地位。济南泉水众多,河湖交错,鱼虾等水产品也不少。可以想象,除了烤羊肉、烤牛肉之外,也很有可能烤鱼、烤虾。
如此可以推测,富有生活情趣的李清照,在千年之前就“名酒+烧烤”这般时尚饮食了。
我们济南的潇洒恣意的女子,当如此。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 记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