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家底宝贝有多少?穿越皖西博物馆:战国跽坐铜人

穿越千年
感受历史韵味
皖西博物馆微视频
邀您开启时光之旅
细说六安的家底宝贝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
战国跽坐铜人
     2002年2月六安九里沟窑厂364号墓出土,长3.5,宽3.4,高8.0厘米。
图片
古人常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但是“吴越之俗,断发文身”,与古代中原地区这一习俗大相径庭。
先秦时期,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分布众多越族支系,其中最古老、最发达的一支——於越,世居在江浙一带,依水而居,渔猎农耕,形成独特的越地文化,并建立了越国。
越人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断发文身”。“断发”即将额前及两鬓的头发剪短,这种习俗明显不同于中原人习俗,是为了便于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断发”之举,无论生前或是死后都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族规,不得违反。对于“文身”即锥刺和刻划几何纹于其身,这么做或是出于巫术的要求,或是出于图腾的崇拜,或者出于装饰的意义。
这件跽坐人俑,是铜杖镦的末端人俑,额前中分断发,身上满刻画花纹,符合越人断发文身的描述。
图片
虽然古文献中记载颇丰,但仅凭文字,今人仍难以对“断发文身”形成明确的概念。浙江绍兴漓渚春秋铜鸠杖杖首、杖镦和皖西博物馆的这件跽坐铜人的出土,为越人的形象提供了更多的佐证,使得原本停留于想象中的越人形象鲜活了起来。
来源:皖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