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升级“离岸通”平台,吸引跨国企业将离岸业务向上海转移

图片
作为全国首个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今天起优化升级,依托离岸转手买卖印花税政策优势,新增离岸贸易业务辅助模块(税务端),积极推进保税区域离岸贸易能级提升。
离岸贸易是指货物运输在海外、资金结算在国内的特殊贸易模式,其规模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为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离岸贸易加速发展,“离岸通”平台通过对境外港口装卸、海关报关等物流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交叉比对,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带来的真实性审核难题。目前,平台已整合19个国家的海关报关信息、覆盖180多家船公司、全球21000多个集装箱港口和码头信息,以及全球50%的航空货运信息,为上海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4月1日起,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此次保税区管理局升级“离岸通”平台,新增离岸贸易业务辅助模块(税务端),协助做好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风险联合监管和风险应对闭环管理工作,为监管部门间的数据交流提供辅助支撑。此举也有利于保税区域推行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有效降低企业开展离岸贸易的运营成本,全面提高保税区域发展离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保税区管理局根据区域内企业离岸贸易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等金融部门支持下,不断强化制度创新优势,自由贸易账户和外汇账户结算功能双双取得突破。一批区内企业纳入货物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加速贸易模式整合升级,三星半导体、索尼电子、赛默飞世尔等成长为离岸贸易标杆型企业;跨国公司的业务整合也进一步加速,英飞凌、沙特基础等企业逐步将海外业务向区内转移。
数据显示,2023年,保税区域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共300余家,区内企业在全国商业银行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收付总额常年占全市的约80%,吸引跨国企业将离岸业务由境外主体向上海主体转移,助力企业开拓离岸业务新模式,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下一步,保税区域将用好政策支持、服务便利、监管协同优势,发挥好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作用和“离岸通”平台优势,围绕打造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贸易生态圈做文章,助力企业开拓离岸业务新模式、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全面提高保税区域发展离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海离岸贸易业务规模。
  作者:唐玮婕
文:唐玮婕图:资料照片编辑:商慧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