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困局,这群青年为驰骋世界的高铁装上“中国芯”

4月29日下午,湖南省五四青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会上,6位湖南青年代表发言交流,讲述个人奋进拼搏的青春故事。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现将他们的发言逐一摘登。
图片
【名片】
梁永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时代半导体公司半导体产业化团队的产品导入工程师,团队35岁以下青年占七成,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
【故事】
在为高铁提供持续动力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中,有一块巴掌大小的IGBT模块,它把控着车辆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命脉”,是高铁的“心脏”。就是这样的核心部件,多年来我国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吃尽了苦头。
曾经我们以高于国际市场3倍的价格购买了一批IGBT芯片,正当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对芯片进行测试时,芯片炸了。原来我们视若珍宝高价购买的这批芯片,是国外生产的残次品,是别人看不上的“废品”。
“命脉”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于是,单位组建了青年研发团队,开始IGBT功率半导体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一批批青年接续攻关。
早些年,试验条件非常有限。为尽快攻克IGBT核心技术,我们团队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面包,用显微镜盯着研究对象,眼睛常常红肿发痛。
芯片生产时间往往以月为单位计算,纠错时间更加漫长。从实验室到量产,团队成员经常一连数月开启“24小时运转”模式,对温度、气流、工艺时间等成百上千个参数一遍遍验证、分析、微调……直至找到最优解。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步步突破封锁、打破垄断,终于攻克了长期“卡脖子”困局——自主研发的8英寸IGBT让驰骋在世界各地的高铁都用上了“中国芯”。
我们半导体产业化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1岁的年轻团队,公司建立了“导师带徒”“青年创新工作室”等机制和平台,精准实施一系列团队融入、产业融入、岗位融入举措,让年轻人能在最佳干事创业的平台上,发挥青春智慧、创造青春价值。
如今的株洲所,是国际上少数同时掌握IGBT、SiC器件、晶闸管、IGCT及其组件技术的产业化基地之一,团队获授权专利349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目前,我们已推出第七代IGBT技术,其中很多技术为原始首创,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高端工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主IGBT芯片“补短板”。
接下来,我们将努力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心系“国之大者”,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黄欣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