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海鲜市场被曝大面积鬼秤,用鬼秤可判刑的规定不能留在纸面丨快评

近日,知名打假博主“B太”在青岛一海鲜市场遭遇“鬼秤”。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2024年4月28日通报称,已经排查出6台问题秤,其中3台已检定为不合格,另3台正在检定中。
据B太近日发布的视频,他们在坐完快艇后,来到一家海鲜市场买海鲜。结果,2斤的虾实际只有900克,少了2两。商家用的是一把“九两秤”。随后,B太又在这家市场试了多个商家的秤,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秤都有问题,有的可以调精准度,同一个500克的砝码,按一个键,显示一个重量,有的在店主按了某个按键或者重新启动后,又恢复了正常。
视频中,B太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后,监管部门当场拿走了部分秤由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从目前官方通报的结果看,其中至少有3台是不合格的。
鬼秤问题几乎已经成了市场顽疾。在社交网络上,有不少自媒体账号靠打鬼秤成名,受到很多人关注。然而,打了那么久,鬼秤还是层出不穷。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只能靠打假博主去曝光,然后查几台,事情过后,一切照旧?
一个市场大面积存在鬼秤,充分说明当地的监管是存在漏洞的。至于这个漏洞从何而来,则有多种可能。一种是监管对鬼秤问题确实不知情。若是如此,则有渎职的嫌疑。但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鬼秤长期存在,难道一个消费者都没有举报过?
如果监管知晓鬼秤问题,却没有加以严管,那性质就更加严重了。明知在管辖范围内出现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却听之任之,不做查处,首先已经渎职了。那为什么会渎职?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
其实不只是监管部门,市场主办方管理人员也有职责对市场内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在B太发布的视频中,当B太向市场工作人员投诉商家缺斤少两时,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说,少了点给你补上就好了嘛。由此可见,市场管理人员对鬼秤心知肚明,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对消费者投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监管不发挥作用,鬼秤自然不会自己消失。要杜绝鬼秤,首先是对监管的监管要跟上。如果辖区内出现了大面积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此外,也应该允许监管部门化装成普通消费者对商家进行检查。要明确,化装检查不是“钓鱼执法”。所谓钓鱼执法,是故意引诱对方作出违法行为。而化装成普通消费者去检查,并没有引诱商家违法。如果监管人员穿着制服大张旗鼓去检查,那是肯定不会检查出什么违法来的。现在那些鬼秤,都非常“先进”,只要按几个键就能恢复正常,甚至有遥控器,手在口袋里按一下,鬼秤就变正常了,神不知鬼不觉。所以,化装检查,或者委托线人去消费进行检查(因为监管人员很快会变成熟脸),很有必要。
其次,对查到的违法行为要严厉处罚。现行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这个处罚实在微乎其微。对于海鲜这类高价的商品,一两就是几十块钱。一个商家每天卖出去不知道多少,缺斤短两所得的非法收入可想而知。但是行政监管部门难以证明其非法所得,一般只能顶格罚2000元了事。这轻飘飘的处罚,无法对黑心商家形成威慑。有必要修改计量法实施细则,大幅提高行政处罚的罚款额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计量法及实施细则还规定,对此类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依据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理论上可以用“诈骗罪”来追究其刑责。
然而,很少见到有报道说哪个商家因为缺斤少两而被追究刑责的。即使是加油站用改装的加油机加油,非法所得巨大,通常也只是没收加油机和违法所得、行政罚款了事。前段时间,杭州一家黄金回收店铺用鬼秤,把顾客78克多的黄金称成62克,差额价值已经超过了诈骗罪的入罪门槛,但最终也只是罚款。警方只对店主以损坏他人财物为由行政拘留6天,没有对其诈骗行为启动刑事调查。
使用鬼秤可判刑的规定一直沉睡,恐怕也是鬼秤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应该追查制造、销售这些鬼秤的上游非法商家,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处罚。只有从源头上铲除制售鬼秤的不法分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商家用鬼秤欺诈消费者。
除了公权力的监管,市场主办方等主体也可以采取自律措施,保证商户不会缺斤少两,以增加自己市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目前,一些城市的市场为场内摊贩提供了统一的“智慧秤”,这些智慧秤带有防篡改功能,一旦拆开,就会锁死并报警。如果智慧秤有损坏也必须由市场统一维修,杜绝了商家自行维修乘机篡改的可能。而且,智慧秤还可以打印购物小票,方便消费者核对。事实上,青岛市另外两家海鲜市场就使用了类似的智慧秤,B太在这两家市场购买海鲜,就没有出现缺斤少两的现象。
辛省志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