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共享经济 让闲置资源“贵”起来

四川省成都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由原小石村、庙坪村、涌华村合并而成,20世纪60年代开发煤矿后因矿而兴,村里常住人口最多时达到六七千人。2008年,煤矿产业相继退出,村里没了主导经济,村民只好靠外出务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收益,组织管理松散,村集体经济薄弱。
2017年,在成都做生意的岳付飞回乡参与村两委换届。新一届村干部为改变落后的发展现状,探索“资源盘活—整村经营—共建共享”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经过数年探索,金城社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的3.6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1208万元,增长了330多倍,村集体资产高达3.8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显著增强。
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发展密码?
从今年初到“五一”假期前,记者多次前往金城社区,了解“让闲置资源‘贵’起来”的故事。记者发现,这个基础薄弱、认同不高、资源短缺的村庄,通过采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民宿,以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属于金城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民宿“1.0版” 让村民看到可能
图片
“方塘·山宿”由村民的闲置房屋经过改造后运营。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在乡村采访时,我们时常发现村民们的房子修得越来越好,但使用率并不高。闲置的房屋、独守的老人和空荡的村庄,有没有可能改变?
2017年初,一次偶然机缘,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说服在外经商多年的岳付飞回乡担任村支书。回村后,岳付飞从“改造”村干部开始,通过淘汰一批、招引一批、培训一批,让整个村委焕发新生;同时,探索党员献言、乡贤谏言、群众发言模式,征集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金城社区决心试一试: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让村民家空着的2楼产生价值。村两委说服让村民将闲置住房拿出来参股,村民、运营公司、村集体以3:3:4的比例占股。“这样一来,村民变成了股东,年底还能分红,村民和村集体便成为利益共同体。”岳付飞说。
“谁愿意来住我们这个小村庄?”“改造以后,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在“方塘·山宿”正式推出之前,村民们一直有着上述的疑问。
72岁的村民罗忠芬和其他3户村民的闲置房屋经过改造后,1楼用于自住,2楼作为“共享民宿”对外开放。“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我们两个人日常生活所需够了,有专人来运营民宿,也不用我们操心。”运营民宿3年多来,罗忠芬和其他3户村民的收益让村里其他人很羡慕,从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主动追问岳付飞,“还会有这样的改造机会吗?”
“共享民宿的建立,不仅能够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同时能够增加村民的收入,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岳付飞说,客人住楼上,当地村民住楼下。和村民同住一个屋檐下,感受最质朴生活的同时,享受清闲安静的时光,加上专业服务保障,这就是在金城社区住下来的理由。
民宿“2.0版” 让村民看到收益
图片
“方塘·林宿”隐匿在山林间。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闲置2楼的成功运营,让金城社区的村民们意识到,宁静舒适的村庄很吸引人。很快,民宿的“2.0版”计划开始实施,这一次村民看到了收益。被打造的“方塘·林宿”,是通过整套改造村民自家闲置房屋而成的精品民宿。
走过青石板路,穿过静谧竹海,远远地便看到“方塘·林宿”隐匿在山林间。沿一条古朴的石阶而上,民宿以庭院木栅为界,眺望远山如黛,抬眼天空如洗,耳畔竹林声响。
“之所以被称为‘2.0版’,因为这次改造是通过腾退村民闲置房屋重建而来。我们考察发现闲置的房屋适合经营民宿,于是村集体在村里另外一处给房屋主人修了自住房屋,原址用于民宿开发。“岳付飞说,这是一家完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运营、管理的民宿。
随着民宿的陆续建成,金城社区又盘活村里3880亩闲置农用地、林地建成共享菜地;同时,提升在地农创、文创资源,引进4个文旅休闲项目,打造蜀中糖门、矿山营地、小石共享经济圈等8个社区商业新场景,推动集体经济和乡村产品体验融合发展。
在“民宿+”为主要模式的共享经济上深耕深耘,金城社区探索出了“村集体+社会资本+农户”的组织和运营模式,集体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岳付飞说,运营公司雇了一些村民担任民宿管家,每月可以领2600至4200元不等的工资。现在,社区900多名户籍人口中,有150余人在村里的民宿或企业工作。
社区居民何银在民宿工作,从一个全职带娃的妈妈转变为一名职业民宿管家。在“家门口”重新做回了职业女性,这令她完全没有想到。“村民不仅腰包鼓了,也感受到了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一些年轻人开始返回村里找机会。”经过几年的学习,何银成长为管家的培训师,这个“五一”假期前,她一直忙着培训在岗村民,提升民宿服务水平,迎接民宿接待高峰到来。
民宿“3.0版” 让村民看到未来
图片
“方塘·青山台”是社区第三代共享民宿。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有了前两次的尝试,“方塘·青山台”作为社区第三代共享民宿,不仅延续了社区的共享理念,更在居住体验的软硬件上做了升级。作为社区中高端民宿的代表,整个项目占地约5000平方米。
“‘五一’期间房间基本上订完了,其中一天整院都被包了下来,生意还可以。”55岁的欧明仙是“方塘·青山台”的合伙人。之所以称其为“合伙人”,因为“方塘·青山台”在被村集体改造为精品民宿前,欧明仙和家人在原址经营着一家传统的农家乐。现在,欧明仙只负责部分服务,有专业团队负责运营管理。
“在原来的建筑基础上,设计师重新设计和装修,今年初‘3.0版’‘方塘·青山台’民宿正式上线。”金城社区工作人员丁柏林告诉记者,前两个类型的民宿,探索“334”(村集体占股30%、村民占股30%、运营公司占股40%)的分配比例,让多元主体公平分享收益;而“方塘·青山台”则根据“46”(村集体占股40%、运营公司占股60%)的分配方式,实现形成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公司、村民与多元主体共富。
岳付飞认为,社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让闲置资源“贵”起来。
金城社区的闲置资源,真的“贵”起来了吗?
岳付飞算了一笔账,2019年至今,社区先后建成了乡味坊、蜀中糖门、共享民宿、共享菜园、共享厨房等集体产业,村集体资产从原有的1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增长了30倍。
“金城社区的实践探索回答了如何通过集体资源资产有效整合和价值转化来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回答了如何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向全体村民惠及,促进村庄整体性发展。”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晓鸣说,金城社区依托共建共营共享机制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和多方共赢,创新了共富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郭晓鸣还认为,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挖掘和传递“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乡土文化叙事,强化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和公共事务的内在动力。金城社区的创新经验表明,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要注重发挥带头人凝聚人心作用,坚守保障农民利益的底线,以共享共富带动共建共营,促进农民在集体经济中更具获得感和参与感,使得乡村共同体的意识得以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