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碱业污染 推动产业升级

来源:海外网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占有突出位置。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日报海外网推出系列报道,讲好生态环保督察、建设无废城市、呵护美好家园的故事。现推出第一篇《治理碱业污染 推动产业升级》。
来自生态环境部消息显示,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日前向青海省反馈督察情况。
图片
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海西州现场检查盐湖企业生态保护情况(来自生态环境部网站)
督察指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较大成效,但工作还存在差距。其中,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粗放无序,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察尔汗盐湖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青海发投碱业等企业未落实限产要求,还以虚假台账应对检查。格尔木市部分企业私挖盐田粗放开采,导致盐湖矿区废渣堆积成山,地表沟壑纵横。有关部门对整治工作相互推诿,违法违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发投碱业、中盐青海昆仑碱业等企业长期违法占地,侵占天然牧草地。藏格钾肥、锦泰钾肥、中航资源,以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多家下属公司均存在违规取水用水行为。
图片
生态环境部网站截图
青海的盐碱业污染问题,一直受到关注。
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长期违法占地约2.5万亩,昆仑碱业的蒸氨废液排放场西侧坝体出现明显渗漏,对相邻的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
通报中提到的蒸氨废液,是采用“氨碱法”生产工艺的产物。用这种工艺生产1吨纯碱,大约消耗1.5吨盐,大约排出10吨蒸氨废液。蒸氨废液含有高浓度的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危害。
纯碱是我国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光伏玻璃,也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我国纯碱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三种。据介绍,氨碱法制碱的优点是产品质量高,但环境污染相对较大;联碱法比氨碱法环保,但产品质量相对来说还有待提高;天然碱法工艺简单,相对来说更加环保,但我国天然碱资源相对有限。
据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介绍,全国每年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大约有1500万吨,向环境排放了大约1.5亿吨废液废渣。国内外处理蒸氨废液的普遍方法,一是传统的筑坝拦渣把废液澄清后排放;二是将其浓缩装船排放到深海;三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法,把废液经压滤后,达标清液直接排放,固渣堆放再利用。我国企业的这些废液废渣,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少之又少。企业出售1吨纯碱收入两三千元,处理10吨废液废渣的经济成本也很高。环境生态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问题非常突出。
青海是“三江之源”,也被称为“中华水塔”。青海省德令哈,是“氨碱法”制碱聚集之地。2022年,当地生产纯碱291.63万吨,当地主要是筑坝拦截蒸氨废液。蒸氨废液在当地已经形成一片白色湖泊。本身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中发现,青海发投、中盐青海昆仑两家碱业公司就没有落实限产50%的要求,存在超规模开采现象,以虚假台账应付现场检查。
“从近期来看,采用氨碱法生产的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额度生产。”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纯碱工业。从长远来看,国家和企业需要加大对蒸氨废液污染处理的科技研发,需要限缩甚至逐步淘汰污染大的碱业产能,需要扩大天然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归根到底,解决制碱行业污染的老问题,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升级新动能。(海外网 石华 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