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禁止挂床帘,扯开了中国教育的遮羞布

图片
最近,关于大学宿舍能不能拉床帘的话题闹得沸沸洋洋。原本挂不挂床帘应该是学生个人的选择,但如今却成为了公共话题。
甚至有多所大学以各种原因,严禁学生在宿舍挂门帘。
图片
01
毫无边界感的大学管理
据报道,多所大学不允许学生在宿舍安装床帘,主要出于两点的考虑:
第一有消防隐患;第二隔绝人际交往;第三不利于健康。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发布了标题为《拉上了床帘,“挡住”了安全》的文章,认真地解释了为什么要禁床帘。
图片
可以说学校出发点是好的,但因此而一刀切禁止挂床帘的规定却经不起推敲。
比如,2019年某大学一名女学生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电夹板,并且忘记关闭电源,在上课后电夹板不断加热引发着火,烧到了床帘后导致大面积起火。
显然这次事件的关键不在于床帘,而是违规使用电器。毕竟要说安全问题,宿舍的安全隐患可真不少。
比如蚊帐、被褥窗帘等一旦着火烧起来更快,难道学生只能睡硬床板吗?宿舍的易燃物品那么多,总不能都想着禁止吧。
图片
给每个寝室安个烟雾报警器,效果不是更快更好吗?
学校还认为,封闭不透风的空间容易滋生疾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拉了床帘可能会在个别同学突发疾病时难以及时发现和救援。据说,曾经有同学在带有床帘的床上病逝,两天后舍友才发现。
这是非常极端案例,其背后也折射出了学校课堂管理、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但是领导们更习惯归罪于床帘。
图片
床帘隔绝人际交往这一点,恐怕才是学校真正在意的问题。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一位辅导员认为,宿舍不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同学们交流感情、建立友谊的重要场所。
挂床帘不仅阻碍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难免让学生过于关注个人空间而忽视了集体利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责任感。
然而学校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年轻人对于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的追求,才挂上了床帘。
02
传统教育对隐私的漠视
其实早几年前就已经有媒体“批评”大学生拉床帘,隔绝交流的新闻,并且有的媒体认为大学生人与人之间冷漠,也是因为拉了床帘带来的疏离感。
近些年特别流行批判某种行为导致“关系疏远”,这其实和我们一贯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个人利益、个人隐私以及个人空间是要让步于集体利益和公共空间的。
“自我”“个人主义”会被直接认为是贬义,是一种不择手段的利己行为,可以曲解为损害了集体利益。
图片
这和传统上强调“天下大同”“宗族传承”“家庭为重”等观念都是在对自我空间的弱化和打压。
在农业文明中,集体的力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抱团可以给每一个个体编织安全网,强调奉献精神,倡导集体主义。
他们吃大锅饭、干集体活、住大院、谈论空间上的隐私,显然不切实际。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年轻人普遍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更加重视个人隐私,也追求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
独立空间的存在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得到诸多教育学者认可。
隐私需求,其实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提到的安全需求的一部分,需要有合适的保护来消除恐惧和焦虑。
几乎和“床帘事件”同时上热搜的还有“火车卧铺挂帘事件”,其实质都在于年轻人保留个人空间,保护自己的个人权利的做法,但是却被“骂”了热搜。
图片
在我们的教育中,尊重隐私这一门课缺得太久了!隐私应该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和吃饭睡觉一样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和尊重。
在集体宿舍中,一人只有一个床位,毫无私人空间。出于隐私的需求,学生自己购买床帘打造一个私人空间,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担心床帘是人际交往的“隐形墙”未免过于杞人忧天,毕竟在大学中,公共的开放空间远比私人空间更多。
上过大学都知道,我国大学生其实根本没有私密的、专属的个人空间。教室是公用的、图书馆的座位是公用的、宿舍也是集体的。
图片
而床帘其实暗含“领地意识”,通过床帘可以分割开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让学生在集体宿舍中拥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再退一步说,很多学生拉床帘的初衷是担心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人,或者在休息的时候有不被打扰的私密性。
一刀切禁止床帘的行为是学校对学生隐私需求的忽视,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和学生主体尊重的缺失。
央视网锐评,句句都是“为你好”的大家长作风,其实就是“懒政”。
图片
如果真的担心安全问题,学校可以安装烟雾报警器、定期检查违规电器、用防火材料统一安装床帘等措施。
要求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独立的房间不切实际,但是也应该容许学生用一片床帘支起自己的“自留地”,还给学生在宿舍中的自主权。
03
国外大学的宿舍文化
隐私权是基本人权,在国内外观念上是一致,但具体的实行却有着千差万别。
在国外的教育,隐私权是从小就开始重视的。
知名心理咨询师严艺家在其播客中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参观学校时,带领观察的同学特地介绍了虽然学生都是住集体宿舍,但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小小自修室。
位置不大,只放得下一张桌子和椅子。但是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来布置,可以在里面做自己的事情不被打扰。
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宿舍的类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匹配合适的室友。
图片
英美等大学大一新生基本住在学校宿舍,第二年可以考虑外出租房。学校提供的宿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
学校对宿舍的布置没有具体的管理规定,所以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布置,如果住多人间的你想要挂床帘也是没有人管的。
部分学校的宿舍还允许养宠物,没有检查卫生的规定,只要寝室不是脏乱差到被投诉,基本上也没有人管你。
图片
不过还是有些学校实行熄灯制度,本科生大多在11点关灯,硕士在12点,即使熄灯后也没有门禁,不断水不断电,想几点睡回都没问题。
但是遇到酗酒、吸食违禁药品、私自带异性回宿舍等比较严重的问题,学校也会做出惩罚措施。
国外的宿舍几乎没有宿管大妈,只有学生楼长,这些楼长主要起到一个帮助新生入住的作用。
比较难让人接受的一点是,部分宿舍是男女混合住,有的学校是混住不同楼层,一些设施陈旧的宿舍可能是男女共享一个浴室,以帘子隔开。
说到这也要提醒大家,未来要留学的家庭和同学,择校过程中不要忘记了解学校的宿舍,访校也不要忘了去看看宿舍。
图片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样过于开放、过少管束的国外大学宿舍并不好。
但这些宿舍却给很多学生自主管理、独立生活、融入集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没有宿舍规矩,大部分都是学生之间自己定规矩,大家提意见共同执行。有的学校还会有管理员监督是否和舍友签订了“合同”。
如果发生争执,需要双方多沟通,最后达成一致,或者找学生楼长协调。
这样的宿舍是一种学校参与较少,学生参与较多的管理形式,这也是学校对成年人的尊重,认为他们可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反观国内,大学越来越高中化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学校对于成年大学生的管束过于严格,其实是默认了他们还是孩子。
最近不少学校发布新规,禁止学生五一自行组团旅游,但建议与家人朋友结伴出游。
图片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严禁任何班级在假期中间以集体名义组织学生外出旅游,对以社团或个人名义招揽、组织学生外出旅游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要求各班原则上不得组织去外地开展学生集体活动,不提倡学生集体到外地游玩。
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则要求学生外出及回家须向班主任履行请、销假手续。
原本假期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和同学朋友相约出游最合适的时间,如今也逃不过学校的管理魔爪。
图片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全方位管理,一方面是为了避开责任,但深层次原因是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当做成年人,认为他们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需要大人介入管理。
但长期的严苛管教下,其负面影响也会给未来埋下隐患。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认为自己没能力做好事情,慢慢地就会摆烂、躺平、甩锅。
学校这样的做法就是在给社会培养出一个个不负责任,妄想大人会兜底的巨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