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走近考古”展览启幕,为你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

走在混凝土搭建的城市里,你有没有好奇过远古的草木森林?
看着路口拥堵的人群,你有没有幻想过原始人的打猎图景?
把玩着手中的工艺品,你有没有想象过千年前工匠粗粝的手掌?
看着博物馆里的众多精美文物,你是否知道他们是如何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的?
4月30日,山东博物馆“走近考古”展览在博物馆三楼16号展厅开展,在这个考古科普展中,观众可以了解考古工作的各种“规矩”,了解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深度感受考古的无穷魅力。
图片
考古是什么?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考古是什么”。
这一部分对遗物、遗迹等专业名词和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做了介绍,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考古学的先声及发展。
图片
考古不是探宝,不是大冒险,也不是寻求刺激,它是对以往生活的探寻和复原。如果说,历史给我们的是由远及近的、动态的感觉,那“考古”的实践就贯穿始终。从金石学到田野考古,从古物学到现代考古学,这丰盈崎岖的历史是古往今来无数考古人从种种碎片中拼凑出来的。
图片
考古怎么做?
展览的第二部分是“考古怎么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古亦是如此。
图片
有人说,考古人是田野诗人,在广袤大地上用手铲书写着诗篇。诗词有韵律,考古有规矩。考古的规矩是严格的制度、严谨的方法论和科学的工作体系。考古项目的申报、调查、发掘、整理的每个程序,都有既定制度和方法,这也是我们说考古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考古学也借一缕科技的东风,在测年方法、骨骼研究、植物考古上别出心裁,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各种有关考古的知识点。
图片
考古做什么?
展览的第三部分是“考古做什么”。
人类自诞生以来,时时刻刻在与自然博弈,文明起起伏伏,那些微不可闻的细节早已沉默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已逝,考古学却使历史复活,唤醒叠压在地下的古老聚落。
图片
那,考古做了什么呢?考古实证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借由考古,我们知道了百万年间人类是如何从最初的人猿进化到慢慢拿起石头制作工具、再到驰骋天地间,看到了万年历史里先祖是怎么发现陶土制作容器、渔猎采集驯化稻粟,回顾了五千年文明中从聚落初现、礼制初成到大城涌现、古国林立的壮阔图景。
图片
在科学性和趣味性中领略考古魅力
山东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王冬梅告诉记者,“走进考古”展览是山东博物馆为促进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作出的全新尝试,也是山东文明和发展历史脉络的艺术化表现。本次展览的亮点是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科学性指的是展览的知识密集,语言表述严谨,趣味性体现在展览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殷杰琼表示,本次展览在布展形式上特意强调了和观众的互动,不仅有漫画、互动,有考古工地工作场景的复原,有考古工具的展示,还有触摸陶片的设计,“让观众能真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图片
记者:钱欢青 摄影:黄中明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