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里的湘村丨许立君:义渡村的另一个名字

编者按:百名作家、百座湘村,无数湘人、万般湘味。他们的笔下,有山野之趣,有儿时回忆,有湘村的往昔和今生……即日起,红网文艺频道推出《文学里的湘村——湖南名家写名村》专栏,推作品、推作家、推乡村,讲好湖南乡村故事,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擦亮、打造湖湘名村名片。
图片
图片
义渡村的另一个名字
文/许立君
“蚂蚁衔着什么,牛羊嚼着什么,白云驮着什么,池塘住着什么,花骨朵儿包着什么,小小渡口等着什么。”又是一个雅聚之夜,《义渡谣》在最尾的一缕袅袅中缭绕,沅水民谣社院子里洒满纯白的清辉。我无法不为这样的场景沉醉,清风斜过时,沅水徐徐绕过我的脸颊。
义渡村一天一天文艺起来了,比人们想象的更富生命力。如今,无论我怎样寻觅,都难以找出第二个像义渡村这般闪着耀眼光芒的村庄。请原谅这份偏爱,我是循着我的心一步步抵达。
图片
初识义渡,当从一场乡村音乐会说起。
那一夜,风雨颇具寒意,沅水在身边流淌,歌者在台上演唱,曾经的梦和理想依然在心底闪闪发光。熟悉或不熟悉的我们在认真聆听的同时,都争先恐后地在微信朋友圈把喜悦分享出去。
一声“沅江”思乡起,风拂民谣水涤心。沅水民谣社的首场乡村音乐会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比我原先想象的要震撼许多。在湖南省常德市丹洲乡义渡村这么一个偏僻的院落,竟能成就格局如此超脱的一场盛会,不能不让人叹服。那一夜,在唐唯老师和他的朋友们的引领下,我遇见了一个用真挚情感、诗意文字和宏大音乐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
当第一个音符高高跃起,在纯净的夜空将我相信的美丽绽放开来;当那些蓬勃的声音勇往直前,在遥远的角落将我沉睡的记忆猛然唤醒……我想抖落一身沧桑,在沅江大转弯的漩涡里化而为鹏,一飞冲天。
演出现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每位歌者都有自己的绝招。雨声淅淅沥沥,比花好月圆更助歌兴。唐唯老师压轴登场,其音乐魅力在歌声中缓缓展现。
他唱《沅江》,舒卷自如:“一条飘着稻香入睡的河……人在青浪滩魂在美人窝,就这样神不守舍三魂去了七魄。”一方水土养一方音乐会,我们吹着沅江的风听这首歌,那些飘荡得快要无影无踪的青葱岁月忽然又在眼前鲜明起来。于是大家跟着音乐当风狂歌,重拾少年心性。
他唱《桃花源记》,浪漫闲雅:“不知汉魏晋,酒徒梦已酣。渔郎沿溪行,一步一洞天。”桃花源是上天对常德最大的犒赏,现场满院落的文艺观众欣逢知音,同入胜境,雀跃鼓舞。
他唱《凤凰》,流光溢彩:“一座边城在烟雨中等我,一条沱江在水墨中等我,一幅蜡染在波光中等我,一塘篝火在夜色中等我。”行云流水的吉他弹唱加上大开大合的古筝演奏,美丽凤凰气韵纵横,在乡村最简单的舞台上呈现最绚烂的面貌。
他致敬《花房姑娘》,神采飞扬:“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丹洲的方向。”此时氛围达到极致,唱歌的人和听歌的人互动得更加自如,乐手也兴致勃勃。热烈的掌声横渡沅江,浩浩荡荡地向远方传送快乐。
当晚,远在石门的辞赋大家张天夫先生也以歌为舟、用琴作桨顺流而来,自然会有一首以他《幽兰》为词的歌曲敬献于他:“在黄昏的幽香中寻你,在佳人的轻唤里寻你,在秋深的疏影上寻你,在千古的墨痕下寻你。”轻捻慢拢间,幽兰幽香隽永,从曲曲折折的深谷里蜿蜒而来。我需要深深呼吸,方能够心领神会。
雨一直下。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依依不舍,唐唯老师在台上轻轻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带着尽情释放后的惬意与温暖。我的心也随吉他声声动情地循环往复,任斑驳旧事起伏而过,晃晃悠悠,绝不靠岸。
我是幸运的,与一群人在这个初夏的雨夜因美好而聚在一起,唱着同样的歌,有着同样的情愫。我见证了音乐让人和村庄熠熠生辉的过程,就连挂在篱笆上的枝叶,也在等沿长堤巡行的风来弹奏它们。
图片
“我一直在悲欢,我一直在向前,当篝火已点燃,当吉他已拨弹,在义渡有你我,水必阔岸也宽。”每一个得名义渡的村庄,都会有如出一辙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渡口义务摆渡,不论风雨,不辞辛劳。他的善举感动了天地,最终化为一道彩虹,连接河的两岸。”
义渡村的名字源远流长,它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村庄,但此刻,它仅是我们民谣诗歌里反复唱诵的这一个。
从古老的仁义渡口,到新时代的富饶村庄,“义渡”二字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曾经,不少人选择进城安家,或是外出打工,村里房屋空置、树木萧条,本应晾晒丰收与欢笑的禾场长满野草。后来,因为一名文艺人的一次偶然停留,这里的乡野之趣被发现。于是,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似乎肩负着某种神圣重任,纷纷奔赴入驻。他们举办乡村音乐节、开展文艺培训、打造节假日部落文化体验精品线路……村庄文旅产业开始形成,历史和现在又鲜活而真实地呈现出来。
每一个来到义渡村的人是独一无二的,都带着自己孑立的故事和情感,等待被这片土地接纳,等待成长为民谣和诗歌的一部分。
我们于是给它取了另外一个名字——民谣诗歌村。欣然变身“新村民”的文艺家们自然是心领神会的,在他们的倾心打造下,原来的闲置老房逐渐蜕变为诗意浪漫的文艺部落,闻名遐迩的沅水民谣社、丹洲美术馆、巴津乡村音乐酒吧、乡间·相见小院等均是知名打卡地。常常会有群贤毕至的场面从日常起飞,阳光蒸腾着薄雾,让人身心滋润。民谣与诗歌则像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与久远的传说同气连枝、遥相呼应,共同诠释村庄的古老深沉与崭新轻盈。
老村民们也培养起或重或轻的文艺情结,只要美妙的音符不落下,他们心里就会有新的发芽。迎面走来的这位姑娘不大爱说话,一说话脸就红,可是她唱歌却很大方。春天,我们开着窗赛歌,经常听到窗外有人热情回应:“再唱一个!”或是响起明朗的掌声。可是我们坚决不往窗外看,就让他们想象这是两位一流的民谣歌手吧。我和她会心一笑,成为姐妹,相互袒露心底摇曳生姿的秘密,对人世的悲欢离合也有了新的敬重。
我甚至想象,古渡口的那位义士从未离开。每天,他会神清气爽地降临沅江口,再乘船来到义渡村。他的歌喉已被光阴吻过,唱到深情处,便半闭眼睛,神色幽沉;诵到沉醉时,则执着地看向前方。
岁月流淌如斯,生命的场景不断转换,只有歌声一直都在。回头凝望的时候,我才懂得那些千丝万缕的传承。曾经的笑语和泪水若不是被歌声留了下来,便会什么也记不住,什么也唤不回。
图片
沅江的水奔流不息,歌唱的人继续向前,时光不会虚度。又一阵风吹过的时候,一直遥远到天际的丹洲大草原也好似律动起来。
在义渡听民谣,会有十八里古道任心思婉转。当那些似乎永不磨灭的歌声响起,我们想要留住的美好便会一一从流逝之中活过来,像是某种生命力顽强的种子,每浇一次水,就开出一些鲜艳的花。
遥远的摆渡人说:“摆渡不仅仅是将人送到对岸,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带到一个新境界。”义渡村的民谣和诗歌,或者说,盛产民谣和诗歌的义渡村,也是时空里义薄云天的摆渡人,每天摆渡着时光、摆渡着灵魂,义不容辞地从此刻出发,又风雨无阻地从远方渡“义”归来。
一抹沅水歇在村庄,仿佛骏马等待欢腾。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图片
许立君,湖南汉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湖南省第十一期专题文学(散文)研修班学员,鲁迅文学院湖南“生态文学创作”专题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