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娟:我为火车机车做化验

图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海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宋宝颖)4月29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机辆段整备场机车轰鸣,在该段化验室铁架台旁,冰冷的玻璃瓶并排放着,化验员徐绍娟左手缓慢调整着滴定管中液滴的流速,右手匀速摇着锥形瓶,让液滴带着节奏滴入瓶中。此时,她正进行滴定实验,测定机车冷却水中氯离子含量。
“滴答、滴答、滴答……”徐绍娟眼睛直盯着瓶内液体颜色变化,瓶内液体转动和液滴下落交汇的微弱声音,让原本就非常沉寂、四面白墙的实验室,显得更加宁静。
和与旅客打交道不同,徐绍娟整天奔走在实验台和仪器间,专门对机车润滑油和冷却液进行化验分析。“润滑油和冷却液就像流动在机车身上的‘血液’,我们就是‘验血’医生,哪项指标不合格,化验结果一清二楚。”徐绍娟说。
滴定过程中的滴液和摇瓶,动作看似简单,但却细心和耐心。左手液滴滴速的控制,要求开始时每秒3到4滴,做到“成滴不成线”,后面逐渐减慢至每秒1滴甚至半滴。右手手腕戴着锥形瓶做圆周运动,让液体沿着杯壁旋转,呈麻花状走向,手法、力道都很有讲究。“摇瓶是基本功,刚开始我总摇不稳,把液体溅出来过,所以一有时间就拿空瓶子装上蒸馏水练习,一两个月下来才找到感觉”。
滴定是否终止取决于待测样品颜色的变化,因此化验员对观察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尤其是测定氯离子时,颜色由柠檬黄变成橙黄,肉眼区分难度较大,眼睛必须一直盯着不动,但多年的积累,她早已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能在极短时间内感知颜色变化而且误差极小。
9点45分,看着最后一滴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入瓶中,徐绍娟立即关闭滴定管旋塞,随即长呼出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长时间盯控让徐绍娟双眼发胀、疲劳感满满,她取下滴定管进行读数和计算,一个实验终于完成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样品的收取、分类、整理再到化验检测、报告出具和联系、反馈,前后十几个环节却不能出差错,这极大考验着责任心和细心程度,硕士毕业的徐绍娟却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在鲜为人知、枯燥乏味的化验室里度过了8个年头。8年多来,徐绍娟制定了25份作业指导书、测定了8000多个样品。2023年,35岁的徐绍娟主动报名参加铁道行业机辆系统化学检验职业技能竞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竞赛,却获得了第一名。
面对荣誉,徐绍娟依旧保持着敬业和专注。她仍然坚持每天在实验室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并用2个多月的时间重新梳理200多个作业标准,为整个化验室的运作提供依据,这让她对岗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系统。今年,她针对机车齿轮箱油硅含量偏高的问题,主动对接专业工程师,深入研究相关的机车故障,并撰写成一篇专业论文,获得了上海局集团公司铁道科技论文三等奖。
每逢节假日,机车高密度、高负荷运转,徐绍娟和她的同事们需要轮流值班,确保化验分析不断档。“今年五一假期我不能完全陪在家人身边,但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够保障旅客平安出行,心里还是认为值得的!”徐绍娟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