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和人才培训补齐卫生资源不足地区宫颈癌防控短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耿引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4月26~28日,第21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暨中国子宫颈癌防控研究进展学术大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宫颈癌防控仍面临筛查人群覆盖率不高的难题,一些地区薄弱的基层筛查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
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朱兰表示,如今,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农村和卫生资源不足地区,在疫苗接种、适龄女性筛查和规范治疗方面都面临挑战。
自1998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一直奔走农村和卫生资源不足地区宫颈癌防控一线,他选择的第一个试点地区是山西省襄垣县。
乔友林介绍,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非常清楚,患者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到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再到罹患宫颈癌,往往需要10年时间,这中间只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就可以阻止死亡发生。然而在像襄垣这样的地区,由于基层筛查水平薄弱、群众对疾病知晓率不高等原因,很多妇女往往发现时就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1998年,乔友林将先进的液基细胞学和HPV筛查技术带到襄垣,团队的医生“手把手”教当地医生学会阴道镜检查、学习新的筛查和诊断技术,让襄垣县宫颈癌防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襄垣县35~64岁妇女宫颈癌筛查率高达85%。乔友林认为,襄垣县的成功实践表明,新技术为宫颈癌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今更先进的数字技术,能让卫生资源不足地区宫颈癌防控走在前列。
朱兰认为,中国幅员辽阔,要让每一个基层医生、细胞病理学医生和阴道镜检查医生都提高到三甲医院医生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辅助,将是这些地区宫颈癌防控的一个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妇女卫生处处长徐晓超从宫颈癌三级预防角度,系统总结了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徐晓超认为,探索AI辅助诊断技术、HPV自取样技术,以及医疗技术平台远程会诊、互联网辅助诊断、辅助筛查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宫颈癌防控能力非常重要,未来将进一步促进其在宫颈癌防治实践中的评估和应用。
2023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的指导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健康普惠实验室开展“低资源地区女性两癌综合防控项目”,在中西部7省30余个地区开展试点,为适龄女性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预防、筛查、诊治等相关医疗服务和救助,以科技助力基层开展工作。提升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关键在于人才,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对此,腾讯还联合医学院校、行业专家形成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医生对宫颈病变的诊断能力。
研讨会上,辽宁省肿瘤医院宫颈病变门诊副主任医师崔晓莉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600多人的培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受训者阴道镜检查能力和信心显著提升,阴道镜拟诊总体准确性从55.3%提升至70.4%,且在培训结束两个月后,阴道镜检查能力和信心仍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