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园会主场馆设计师:把建筑轻轻放在山水间丨封面人物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走过摩诃湖边流线型的百米白色步道,再缓缓登上几级阶梯,是一片巨大的被金色铺满的曲线型挑高吊顶。抬头望去,原来是一片片细链吊挂着的银杏装饰叶片。银杏,成都市树,在这里抽象成107万片金色的“风铃”,以及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客似云来”。这是城市的一片记忆。
图片
银杏留人
再往上走,起伏的坡道尽头,是18000平方米的世园会主场馆。二楼多功能厅,透过近10米高30米长的玻璃幕墙向外望去,一棵不是那么漂亮,但似乎有些年龄的老树映入眼帘,这棵在场馆建设中不曾被移走的树,成为原住民与这片土地记忆的联结。
而起飞的“神鸟”东面和北角,是绛溪河畔两块原生的坡地,除了植被的增多,并未过多地改变……
4月26日,为期186天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开幕,庞大的园区将迎来千余场活动,数百万游客,那些放置在山水中的园区建筑,传递出什么样的自然、城市、气候、文化符号语言?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世园会主场馆设计师、中建西南院三院总建筑师肖波。
自然的回应:保留地形地貌 放低建筑的姿态
“神鸟衔花”,是世园会主场馆的名字。这座位于摩诃湖南端的半下沉式建筑,位于两山之间峡谷处。“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这是建筑师接到项目后,对任务的响应。
图片
神鸟衔花
主展馆构思源于成都自然与人文积淀的灵感,融云山、神鸟、蜀锦、银杏、三星堆礼器等多重意象于摩诃湖畔。完工后的场馆,有着衔花神鸟的意象,又仿佛跃出的游龙。不过要把18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平平地放进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相近湖面的最宽处为150m,最窄处仅为85m,似乎有些逼仄。
如何让建筑与山体自然融入?
“既要保留东面与北面原来的山体,又要把建筑放进去,我们选择了让建筑下沉。利用场地高差,将展厅等功能放置于半地下,将大体量的多功能厅放置于地上,使得主体量仅占湖面1/3的宽度。小则山高,窄则湖宽。”
故土的回应:一棵树的记忆
来到二楼多功能厅一角,透过玻璃幕墙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锦云楼、瀑布群、植物馆、近处的摩诃湖,以及一棵老树。
这是一棵高达两层楼、被保留下来的树,“虽然在施工的时候,有不同的声音,希望砍掉这棵树,但是我们觉得它代表了一种场地的信息,一种自然的状态,最后项目方接纳了我们的意见。可能那些不经意经过这棵树的人中,会有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居民,这棵不起眼的树勾起他们共同的回忆。”
城市的回应:107万片银杏叶唤起成都记忆
“尽日台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刘熠《赠古泉上人》。有2.5亿年历史的活化石银杏,是成都的市树。每到秋季,锦里西路的银杏披黄,总能留住市民的脚步,金黄落叶不扫,是成都人对自然的尊重。
图片
107万片银杏叶
自然与人构成了整体的人居关系,植物、建筑的特质出现,成为唤起场所精神的一种内在的方式。银杏叶片,成为建筑中成都的印记。“我们用了107万片银杏叶片吊顶装饰。”在起伏的架空屋顶上,微风拂过,装饰银杏叶片随风摆动,“树下”乘凉的人,会不会生出一些与城市共同的记忆?
气候的回应:被动式降温让场馆更绿色
建筑运行产生碳排放。美好的人居如何让建筑低碳、绿色、环保?风给予了建筑一种想象 。肖波和团队采用了被动式降温的方式——下沉式的主场馆玻璃幕墙正对摩诃湖面,“湖水位于场地的北侧,位于成都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我们规划一开始根据绛溪河的地形还有它的现状特点去确定摩诃湖的方位。项目的布局利用了湖水对空气的冷却作用:空气掠过湖面时,湖水对空气进行蒸发冷却,使空气的温度下降,冷空气进入场地,降低场地的温度。 场地的布局充分考虑到了成都当地的主导风向,形成了通畅的空气流通路径,外区的新鲜空气顺利进入场地内部,为场地起到降温的作用。”
图片
湖风利用
建筑中的空调和照明是主要能耗,总占比约50%以上。解决空调能耗,自然采光通风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成都12个月里只有不到4个月需要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其余8个月以上都能通过自然通风、遮阳等途径获得较好的室内外舒适度。“项目中仅多功能演艺大厅与大报告厅等空间采用集中空调系统,集中空调区域仅占30.3%,分体式空调区域占69.7%, 极大减少运营时的空调能耗。”
根据其它城市运营世园会的经验,肖波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座世园会的主场馆功能会转变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中心,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演艺大厅转化为多功能厅,展陈区转化为艺术培训……
建筑,不仅是人与自然的连接,亦是时空与历史的连接,自然永续,承前启后,这是轻轻放进山水间的建筑对自然的回应,亦是对和谐、生态、多元城市环境的关照。
图片
把建筑轻轻放进山水中
对话设计师
封面新闻:主场馆为什么选址在摩诃湖畔,从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考虑?
肖波:这里是郊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过渡地带,更利于展示,环境各方面比较适合。
封面新闻:主场馆的造型是神鸟衔花,那哪里是鸟头,衔的又是什么花?
肖波:神鸟是一种抽象的意境,不能够具象为太阳神鸟。我们根据建筑的布局、功能、地形等,布置下来之后,它其实有点像一只鸟而已。这只鸟还有些像三星堆的器物,它有一种衔花的这种姿态,这其实是一种抽象的意境,给人以想象空间。
封面新闻:主场馆设计前后画了多少草图?
肖波:做了八九个方案,也参考了国外建场馆的建筑构造。这个主要是从建筑的技术和构造上。但是我们整个还是以四川的地形,在地的气候特征为主。比如说大面积屋顶底下都是架空的,就呼应了四川的气候特征,保证人在世园会参观的时候,有一个阴凉的一个区域。
封面新闻:主场馆在设计时有没有关注到当地的人文特色?
肖波:我们非常多地参考了本地的建筑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商业配套区域,我们提取老街檐廊、挑台、青砖、木门等多种元素,创新地复刻出具有成都味道的现代街道,复刻四川民居老街檐廊下丰富的生活场景。
受访对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