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奔驰、丰田等老贵族,要把“灵魂”交给中国自动驾驶新贵?

图片
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论”问题。这个问题,最先是由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引出来的。上汽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陈虹在回答了关于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的问题时,陈虹回答道:“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不能接受。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诚然,在智能汽车的纪元里,自动驾驶技术被喻为车辆的“灵魂”,它不仅赋予了汽车以智慧,更引领着未来交通的潮流。然而,数据猿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巨头,在“灵魂”上开始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合作了,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没有灵魂么?
图片
全球汽车巨头与中国自动驾驶厂商的合作,已经很普遍
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汽车巨头,在灵魂上开始牵手中国企业。我们梳理了一下:
首先来看华为,其实,不仅国内多家汽车厂商在跟华为合作,不少国际汽车厂商也在陆续跟华为接触。
丰田与华为的合作:
丰田与华为的合作虽然未得到官方的明确确认,但已有迹象表明双方在智能驾驶领域有所接触。据悉,丰田可能接入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尽管丰田方面表示“不予置评”,但此前已有合作案例,如广汽丰田全新第9代凯美瑞上市时,其车机系统由广汽丰田与华为共同打造,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提供了流畅的操作体验。
奥迪汽车与华为合作:
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8年,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探索智能汽车的未来。合作的重点是自动驾驶技术,包括V2X(车联网)技术的应用。2018年,奥迪展示了与华为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华为MDC移动数据中心,实现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此外,奥迪Q6e-tron预计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这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宝马与华为的合作:
宝马与华为的合作聚焦于智能车载系统,2021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华为的HMSforCar快应用服务将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提供新闻阅读、故事聆听、视频观看和游戏等车内娱乐功能。HMSforCar作为智慧车载云服务解决方案,将华为终端云服务的应用生态带入奔驰车辆,增强了车辆的智能互联体验。
奔驰与华为的合作:
华为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合作体现在华为HMSforCar快应用服务的整合上。该服务为奔驰车主提供了丰富的车内数字生态体验,包括无需安装的应用和自动更新功能。此次合作标志着华为在智能车载服务领域的又一进展,同时也为奔驰车辆带来了更先进的智能互联体验。
此外,除了华为,还有不少国内自动驾驶厂商得到了国际巨头们的认可。
图片
现代汽车与百度合作:
现代汽车及其附属公司起亚与百度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开发联网汽车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软件、人工智能等。合作将致力于开发连接、自动驾驶软件和智能云计算技术,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本田汽车与商汤科技合作:
早在2017年,本田与中国AI公司商汤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本田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加深对中国道路环境的理解,并探索适用于中国交通环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1年,本田在日本发布了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并宣布将在量产车上进行搭载应用。本田中国的合作重点是将AI感知技术应用于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并与AutoX合作进行道路行驶测试。
丰田汽车与小马智行合作:
2022年8月,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签订协议,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相关事业合资公司。该合作计划推出配备丰田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Robotaxi车辆,并利用广汽丰田的服务运营体系,推进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与文知远行合作: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中国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并在2018年领投其A轮融资。联盟与文远知行的合作涉及到股权投资,并采用日产旗下的LEAF2作为自动驾驶车辆。2021年5月,文远知行完成C轮融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继续跟投,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
大众汽车集团加大采购中国自动驾驶方案: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采取更加聚焦中国的采购战略,首次邀请中国科技企业参与集团全球采购。此次采购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数字互联、智能驾舱、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标志着中国供应商在智能化部件领域与全球供应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图片
日本某Tier1供应商与极目智能合作:
极目智能与日本某国际头部Tier1供应商达成供货合作,联合开发AEB自动紧急刹车方案并实现量产。极目智能的智能驾驶方案已批量出口给日韩等海外汽车制造商,显示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Momenta与多家国家T1供应商合作:
Momenta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与多家国际头部T1供应商等达成深度合作,实现将智能驾驶方案批量出口给海外汽车制造商。Momenta的合作内容涉及智能驾驶算法和系统的开发,其技术已被应用于多家国际车企的产品中,证明了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补上自动驾驶技术短板,是这些汽车豪强的核心诉求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际汽车巨头么,会“屈尊降贵”来找中国的自动驾驶厂商合作呢?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且,在自动驾驶的全球竞赛中,中国公司正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国际汽车巨头形成互补,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
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步,得益于其在算法、数据处理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公司在算法研发上投入巨大,开发出适应复杂交通环境的高级算法,这些算法能够处理大量实时数据,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在数据处理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这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中国在传感器技术,尤其是激光雷达(LiDAR)和摄像头领域,也取得了突破,这些传感器是自动驾驶车辆感知周围环境的关键。
5G通信技术的商用化,更是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5G的低延迟和高带宽特性,极大地促进了车联网(V2X)技术的发展,使得车辆能够实时与交通基础设施、其他车辆以及云端进行通信,极大地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先进的AI算法和模式识别技术,这些都是自动驾驶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大众、奥迪、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而言,自动驾驶技术是其未来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公司在汽车制造、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上拥有深厚的积累,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他们面临着快速追赶的压力。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他们可以获得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加速自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大众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需求尤为迫切,他们需要通过合作来弥补在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上的短板。奥迪和丰田也在积极探索与中国公司的合作机会,以期在智能座舱和车联网服务上取得突破。通过合作,这些国际巨头不仅可以利用中国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优势,还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测试环境,加速技术的验证和迭代。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公司也能从国际巨头那里学习到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品牌运营经验和全球市场运作策略,实现双方的共赢。合作不仅能够促进技术的互补,还能够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政策合规和本土化,也是重要因素
当然,这些国际巨头与中国公司合作,除了补上自动驾驶的技术短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市场,并满足中国的政策规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对国际汽车巨头而言,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每年上千万的汽车销量,不仅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更预示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巨大商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对智能化、个性化的汽车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市场特性,迫使国际车企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将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考虑在内。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他们不仅追求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更关注车辆的互联网功能、个性化服务以及品牌的整体体验。这种需求推动了国际车企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在自动驾驶领域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国际汽车巨头的本土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智能汽车发展的路线图和目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政府在多个城市设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为企业提供了测试和验证自动驾驶技术的平台。
而且,中国政府还提供了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例如,对于从事智能汽车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政府提供了减免税收的优惠,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国际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成本,还为其提供了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政策的激励,国际车企可以更快地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符合本土需求的智能汽车产品,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可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消费者需求的特点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共同构成了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有利条件。通过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国际车企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借助中国的政策环境,加速其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中的布局和发展。
这种联姻,会对全球汽车市场带来多大的震动?
那么,这种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新势力们的合作,将对全球市场带来哪些改变呢?
随着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这些合作不仅加速了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将重塑市场竞争的态势。
国际汽车巨头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能够快速吸收和利用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创新成果,缩短了与市场领先者之间的差距。这种技术互补和资源共享,使得国际巨头能够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且,这种合作对新兴汽车企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新兴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和中国公司合作的巨大压力,这些合作体往往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兴企业也可以通过与这些合作体的合作或竞争,获得技术上的启发和市场经验的积累,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合作,双方能够共同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的自动驾驶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中,有一个事情很关键——那就是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发展国之一,在全球技术标准制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在国内推动相关法规的出台。中国的标准和法规不仅体现了本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也考虑到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的方向。
对于国际汽车巨头而言,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这种合作使得国际巨头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同时也为其在全球其他市场的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此外,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也有助于推动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协调。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和探讨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问题,为全球标准的制定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所以说,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不仅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法规的适应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合作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问题和风险也不可忽视
合作固然能取得双赢,但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甚至是风险也不可忽视。具体来看,这类合作有两类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个是中外企业在文化和运营机制上的差异,另一个是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问题。
在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中,文化差异和运营管理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议题。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工作风格和决策流程上,还涉及到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例如,一些国际公司可能更倾向于直接和坦率的沟通方式,而中国公司可能更重视关系和间接沟通,克服这些差异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理解。
为了实现协同工作和知识共享,合作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这可能包括定期的交流会议、团队建设活动以及共同的项目管理工具。此外,双方还可以通过跨文化培训和人员互访,增进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和尊重。在管理上,可以采用灵活的管理策略,结合双方的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此外,知识产权与技术转让,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专利和技术成为了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合作双方必须在合作初期就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权和收益分配,避免未来的纠纷。此外,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包括专利申请、版权保护和商业秘密管理,对于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技术转让是合作的另一个关键点,技术转让不仅仅是技术的单向流动,更是双方技术和经验的双向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实现互补,共同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然而,技术转让也伴随着风险,包括技术泄露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此,双方需要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技术转让的范围、条件和保护措施,确保技术的安全和合作的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双方可以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实现共赢。
在合作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有效的沟通、灵活的管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谨慎的技术转让策略,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公司可以克服合作中的障碍,抓住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机遇,共同开创智能汽车产业的美好未来。
综上,在智能汽车的新时代,全球汽车巨头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合作,不仅是一场技术和市场的联姻,更是一次文化和战略的深度融合。大众、奥迪、丰田等传统豪强,选择与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合作,这一决策背后,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中国技术的认同,更是对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押注。
通过合作,国际汽车巨头能够快速补齐自动驾驶技术的短板,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同时,也能利用中国在AI、5G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速全球市场的布局。而对于中国公司而言,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品牌国际化的重要契机。
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领跑者,只有不断的创新者。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合作,正是这种创新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跨越东西方的合作,将如何书写智能汽车产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