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多地政务新媒体账号停更注销,还需辩证看待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片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近段时间,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多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稍早前,江苏张家港大量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公众号停用。有当地教师表示,早在2023年底,张家港市教育局就已经在喊停,不少学校开学后陆续关闭了公众号。近期,学校都收到了通知提醒,要求统一关停公众号。
当年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形势,各地各单位对于新媒体账号“一拥而上”,但其中“裸泳”的还真不少。不少政务新媒体账号,很多内容都是为了发而发,都是同质内容、转载内容,点击量也低得可怜,很多文章都是个位数。
这种“无用功”的事,还捆绑着基层工作人员,占用着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消磨着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无形中给基层增加了负担。还有不少账号都是外包出去的,做得如此之差,也是在浪费公帑。这样看,确有“形式主义”之嫌。这些功夫、力气和费用,若都用在为民谋福的“正经事”上,也会为基层注入很多生机与活力。
从社会和群众的反馈来看,大多数人支持“可有可无”政务新媒体账号停掉,给基层减负。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对于这些政务新媒体,尤其是学校的新媒体账号,也不能“一刀切”关停。
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当然要拒绝,但那些群众实在关心的内容,一些有价值且能沉淀下来的内容,以及群众确实需要的服务和功能,还是要有。内容不求点击量,但求质量,服务和功能也要追求实效。因为不能否认的是,微信微博等平台,依然是相关部门单位与群众互动交流、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一个便捷且重要的平台。
这确实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做不做、怎么做政务新媒体账号这件事上,乃至其他任何事上,如何在避免形式主义和回应满足社会群众合理关切中,找到一个现实“平衡点”?这值得相关部门和单位思考。至于答案,可以从那些做得好的政务新媒体账号中去找寻。这一点如果不想清楚,单纯纠结政务新媒体账号关停与否,好像意义不大。
因为当这些账号“可有可无”时,这不是平台的问题,也不是政务新媒体账号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关单位和人员做这些账号的初衷和追求“走了偏”,在执行操作阶段自然“荒腔走板”。往深了说,如果侵入相关单位和部门肌理的“形式主义病症”还在,即使关停这个账号,将来也会出现,或者以其他方式和形式存在。
整治形式主义,既要针对“面子”,更要针对“里子”。当前,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整治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为广大基层人员减负。同时,深度剖析和反思这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为何出现,想方设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也当是整治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