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巧手织娘于芸芸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 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于芸芸,是一名细纱车间纺纱女工。她和轰鸣的机器为伴,已有24年。在这个别人看起来又苦又累的岗位上,她靠着一双巧手,织出了别样的精彩。
图片
30多摄氏度的高温,机器轰鸣,于芸芸就这样在在纱机旁穿梭了24年,也摸索出了50多项大大小小的工艺改进。几年前,企业接到一笔订单,大伙在高兴之余,又有些发愁,这个订单要求的纺纱产品与普通订单纹路相反。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细纱车间操作组长于芸芸说:“纺纱的工艺变化了,纱线的捻向和正常的是相反的,本该右手干的活现在需要左手去干。”
图片
对纺纱工来说,相当于右手写字改用左手,关键还要“写得快、写得工整”。当时,在纺纱行业,反手捻纱线是公认的难题。也正因为如此,敢接这种订单的企业少之又少。一天,于芸芸正盯着纺纱机发呆,突然,一个同事不经意间比划的一个动作启发了她。
于芸芸告诉记者:“用拇指指甲向外挑,食指外侧再往回挑,这样拇指和食指中间这段纱线就用来挂钢丝圈,挂上去之后纱线就和左手挂出来的效果相同,这样我们的接头会非常顺利。”
图片
创新往往在一念之间。加上这样小小的一个翻转动作,右手就可以代替左手完成任务。这个提纱小技巧解决了大难题,不仅这批订单如期交付,还带来了很多订单。有一段时间,企业发现在生产中低质量棉纱一下增多了起来。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方说:“成纱质量指标下降,也就是棉球纱,我们简称为‘小辫子纱’。正常情况下一吨纱三万多元,‘小辫子纱’也就卖到八千,一吨纱就损失两万多元。”
图片
不少纺纱机停台,排查了多遍,也没有查明原因,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爱琢磨的于芸芸也想试一试,她查资料,和同事们把纺纱机拆了装,装了又拆。于芸芸和同事们一起动手,很快研发出一款压片装机,固定在纺纱机上,完美解决了因纱条抖动而产生“小辫子纱”的难题,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图片
在于芸芸的带领下,创新的种子在车间里开花结果,先后有7项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闪电新闻记者 苏孟雨 德州台 鲍晓晗 夏津融媒 于永明 徐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