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江遭遇特大洪水 记者实地调查水利防洪工程现状|一线直击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戴云 记者 代睿
受近期持续性强降雨影响,4月1日入汛以来,截至4月28日,珠江流域71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其中北江发生今年第2号洪水并发展成特大洪水,应急响应一路提升至Ⅱ级。
暴雨倾盆、江河暴涨,洪水防御成为当务之急。北江流域水利工程、防洪设施的现状如何?防汛、防洪效能发挥得怎样?
图片
远眺飞来峡水利枢纽。摄影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戴云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以及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飞来峡水利枢纽、芦苞水闸等重要设施,并深入珠江水利委员会防汛值班室,了解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预”平台运行情况。
直击·飞来峡水利枢纽
160余人防汛抢险队
今年已抗击两次编号洪水
4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北江干流中游的飞来峡水利枢纽,行于拦河大坝上,可闻震耳水声。江中,水流湍急,白花飞溅。
地处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的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具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其下游两岸地势平坦开阔,再无可调控的水利工程,因此在北江流域的防洪地位不言而喻。
针对北江洪水,水利部组织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及广东省水利部门,调度飞来峡水利枢纽等水库调蓄洪水,成功将北江洪水量级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内,有效减轻下游沿线防洪压力,避免启用潖江蓄滞洪区。
图片
北江水工程调度示意图。图片来源:珠江委供图
“飞来峡水利枢纽的溢流坝共设15个泄洪闸门,设计最大泄洪流量27000立方米/秒,此次北江洪水中的泄洪流量最高达17500立方米/秒。”广东粤海飞来峡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耿说。
他告诉记者,近期洪水来临时,公司全员上阵,组建了一支160余人的防汛抢险队,已抗击了两次编号洪水。
如何落实防汛责任制?他介绍,及时公布包含行政、技术、巡查在内的“三个责任人”,层层签订防汛责任书,同时对调度应用计划和防险预案计划进行修订,加强对防汛队伍的培训演练,确保防汛抢险人员熟悉掌握预案内容和操作程序。
“我们按1.5倍的规范标准配备防汛物资”,黄耿表示,防汛仓库中储备了充足的防汛袋、土工膜、砂石料等物资,以应对防汛抢险需求。
日常负责维护检修设备的运维部员工陈锋,在抗洪期间成为堤坝巡视员。“最晚一次是晚上10点多,还打着手电筒在混凝土坝巡查,当时天空下着小雨,雾气很大”,他回忆,每次巡视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洪水大的时候一天要巡查两到三次。
直击· 北江大堤
距芦苞水闸一公里附近
及时发现一处管涌前兆
4月25日傍晚,一些居民趁着雨停间歇,来到北江大堤的堤岸,慢跑、散步,大片开阔的草坪,经雨水冲刷后更显碧绿。
作为全国七大流域重点堤围之一,北江大堤捍卫着广州、佛山、清远3市14县区、3200多万人口、100多万亩耕地,以及白云机场、京广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是珠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防洪屏障。
北江大堤位于北江下游左岸,自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骑背岭起,经佛山市三水区的大塘、芦苞、黄塘、河口、西南街道至南海区狮山镇止,全长64.346千米。
广东省水利厅直属的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北江局)承担飞来峡、乐昌峡水利枢纽的库区水资源管理、水库防洪调度具体工作,该局防洪与工程建管部部长、一级调研员曾金鸿介绍,当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时,组织开展了每六小时一次的北江大堤巡堤查险工作,排查堤身是否出现渗漏、裂缝、崩塌,堤后是否出现管涌等隐患。
图片
曾金鸿(右一)介绍北江大堤。摄影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戴云
“此前,我们在距离芦苞水闸一公里外大堤压渗末端的鱼塘内,及时发现了一处轻微的管涌前兆”,曾金鸿解释,所谓管涌,是指堤防在外江高水位下,土体中较细土粒在渗流力作用下被水流不断带走的现象,容易引起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4月21日8时,广州市启动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Ⅲ级应急响应,北江大堤广州指挥分部启动运作。广州、佛山、清远三市及北江局出动北江大堤巡堤查险人员,共同守护北江大堤。“单日最高峰时曾有2700多人上堤巡堤查险,确保北江大堤安然无恙。”曾金鸿说。
记者从北江局了解到,北江大堤的洪水主要来自北江和西江,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发生频繁等特点。有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10次大洪水,其中,2022年6月,石角站出现12.22米洪峰水位,相应流量18500立方米/秒。
今年3月,北江局对北江大堤、飞来峡水利枢纽及二三线船闸、乐昌峡水利枢纽等进行了防汛备汛督查,通过健全防洪调度的预案预报预警机制,在汛前建立起高效的防洪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确保防汛抢险队伍、物资等支撑保障到位,在洪水来临时打了一场“有准备的仗”。
直击·芦苞水闸
北江进广州最后一道关口
4月18日已开始开闸分洪
北江大堤沿线建有穿堤涵闸14座,芦苞水闸便是其中一座大型分洪水闸,连接着芦苞涌,是北江进入广州最后一道关口。
图片
芦苞水闸。摄影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戴云
落日余晖下,芦苞水闸四个题字格外醒目。有着百年历史的芦苞水闸,自1923年建成以来历经多次加固重建,如今已是第三代水闸,拥有4孔平板钢闸门。其主要设计功能是在汛期既要分泄北江洪水、减轻水闸下游北江大堤及西北江三角洲防洪压力,又要在平枯水期引水入涌,为农田灌溉和改善水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芦苞水闸4月18日开始开闸分洪,截至27日上午12点,共分洪1.92亿立方米。”北江局北江大堤管理部芦苞水闸管理组组长周鉴初介绍,水闸于4月22日达到最大泄洪流量500立方米/秒,远低于1200立方米/秒的水闸设计分洪流量。芦苞水闸、西南水闸累计共分洪2.92亿立方米。
根据《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大堤、潖江蓄滞洪区、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等工程,共同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显著提高了包括广州市在内的北江大堤防洪保护区防御洪水能力。
直击· 珠江委防汛值班室
防汛抗旱“四预”平台
统筹保障上下游安全
走进珠江委的防汛值班室,24小时“在线”的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预”平台(以下简称“四预”平台)上,实时水情显示、水库超警预报、方案滚动展示等数据不停跳动。这便是珠江委科学系统调度北江洪水的“秘密法宝”。
图片
珠江流域防汛抗旱“四预”平台。摄影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戴云
该平台自2021年投用,次年5月完成防汛功能,并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初步实现了洪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通过实时监控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全面掌握汛情,并为应对流域洪水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撑。
珠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处副科长谢旭和介绍,“四预”平台4月21日测算,预报北江石角站将于次日8时达到19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除了及时向地方发布洪水预警信息,还充分运用“四预”平台多方案模拟预演洪水演进过程,根据预演结果,选择优化水库调度方案,调度飞来峡、长湖等水库拦蓄洪水,从而统筹保障河流上下游安全。
“我们有抵御珠江‘22·6’特大洪水的经验,今年洪水调度工作更有‘章法’,必须做到科学、系统、有序、安全。”珠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珠江委主任吴小龙在会商会上说道。
记者从珠江委获悉,“四预”平台已完成珠江流域138条省界河流、3000余条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000多个大中型水闸、1041个河道站点及17000余个大中小型水库的数据补充、更新与复核,汇集42万条基础数据和7000万余条实时数据,实现地图站点分级个性化配置。
此外,“四预”平台完成预报、调度模型一体化,集成了包含53个预报节点的预报模型以及包含23座水库和95个调度节点的全流域防洪调度模型,初步搭建模型平台,实现预报、调度节点自由配置、一体化操作。
22日凌晨,珠江委防汛值班室灯火通明,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实时监测洪峰流量。当日3时,飞来峡水库出现17600立方米/秒的最大入库流量。9时,北江干流石角水文站出现181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通过联合调度,成功将北江洪水量级控制在北江大堤安全泄量以内,同时避免了潖江蓄滞洪区启用,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和流域防洪安全。截至4月22日11时,北江干流全线均已出峰回落,主要河段进入退水阶段,水势逐步趋于平稳。
“但堤防、部分水库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巡查防守压力大。同时,前期暴雨落区土壤水量趋于饱和、江河底水较高,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趋高,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珠江委表示,将继续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