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盛赞:对文化传承的诗意表述尤为感人

音乐剧《飞天》在京首演落幕,引发音乐剧爱好者的极大关注。近日,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传统文化的诗意表达”音乐剧《飞天》创作研讨会,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剧受到广泛关注背后的理论逻辑。在专家们看来,《飞天》是一部质量上乘、讲述文化传承与保护故事的音乐剧作品,在舞美视觉方面有进步空间,但瑕不掩瑜。
图片
研讨会现场
“‘飞飞飞,飞天飞天。’这段旋律让人印象太深刻了,我看完演出,和很多观众去坐地铁,很多人都在哼这首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浩说出《飞天》给他带来的第一印象,剧中的音乐优美令人印象深刻,这也让很多专家深感认同。作曲家三宝的音乐既先锋又具有包容性,该剧现场音乐表演令观众非常享受。
在优美的音乐背后,《飞天》透露出对文化传承者与保护者的敬意尤为打动观众。观剧时,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被该剧编剧、词作家关山的词深深震撼,关山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被污损的敦煌壁画时,称墙壁上的佛像“模糊了眉眼”,“那一整段唱词有大境界,写的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悲伤,让人仿佛能看见一个民族流下泪来。”宋宝珍说。
图片
在她看来,《飞天》的故事挖掘了敦煌文化的精髓,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它不仅颂扬了敦煌文明,更重要的是,它对勇敢、责任等人性进行诠释。剧中,男女主人公为了守护敦煌文明历尽艰辛,经历了一场“未曾谋面的爱情”,“在困境和挑战中,人们依然能找到真挚的情感和心灵的默契,这也是人性的光辉所在。”宋宝珍说。
《飞天》的叙事方式比较先锋,通过穿插“鹿王本生”“舍身饲虎”等四个敦煌壁画中的故事,让男女主人公的人生在现实和梦境中交叠,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逻辑。专家们认为这一叙事方式有引领性,但在舞台呈现上,该剧还有上升的空间。
“现在世界音乐剧的发展趋势是‘轻舞美’,甚至没有舞美,完全由多媒体呈现。”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教授张小群说,《飞天》的轻量感舞美设计符合这一国际趋势,但多媒体的运用让她觉得还不够充分,她建议剧中的多媒体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剧情叙事中。《人民音乐》副主编、编审张萌与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黄悦也建议,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塑造出剧中男主人公在巴黎、女主人公在莫高窟洞窟中的形象,相比于目前演出中仅使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会更加直观。
据悉,《飞天》音乐剧制作人李盾与该剧出品方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听取了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并透露将继续打磨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