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助力教师减负

为教师减负,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和核心关注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前瞻性和指导性顶层设计。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应坚持“一核心、二基点、三落实”的基本思路以更好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从而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进而创造安心、静心、舒心从教的良好环境。
“一核心”是指以建构“新的教育生态”作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与实践的核心使命。历史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外生性压力和内生性压力持续加大,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冲击,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被破坏,这是教师负担持续加重的根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感被应试倾向、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裹挟、消磨,加之多媒体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使教师自我效能感持续走低,教师场域生态消极、失落、沮丧等负能量越来越多。因此,减轻教师负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新的教育生态”,从而修复受损的教师生活成长生态环境。构建新教育生态,首先要有生命感:有关教师的政策法规应具有温度,围绕教师互动传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让教师的声音和情绪得到倾听和关注,教育场域内流动的是生命自然有序成长的气息。其次,要通过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改善,实现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舆论的良性融合,形成多向奔赴,让教师获得自我生长和共同成长的内驱力。最后,要通过社会各界的权力让渡,实现协同治理。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精简治标,营造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校园氛围和整体环境。
“二基点”是指以“一线教师需求”和“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与实践的两个基本点。教师减负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但成为教育的一个痛点和教育治理的核心问题。要解决教师减负工作久治不得法的困境,首先要对一线教师减负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弄清楚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或者源头在哪里。其次,要加强问责与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教师减负政策实施的监督和“回头看”制度。在教师减负政策和行动实施过程中要细化量化减负指标、完善问责与激励机制。扎实开展教师减负工作,要通过“回头看”等制度形成教师减负工作的刚性要求。最后,要坚持系统论观点,坚持政策、实践一盘棋,将教师减负工作与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以及学生减负的政策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全局进行教师减负的工作效果。
“三落实”是指以增强教师的“获得感、成长感和幸福感”作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与实践的基本旨归。获得感、成长感和幸福感是教师发展成长的三种至关重要的营养剂。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出台教师教育政策,着力提升教师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对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然而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中亚健康心理患者比重比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有焦虑征兆,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自我封闭、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过于自卑或自负等。这些都影响了教师获得感、成长感和幸福感的有效建构,成为教师减负的阻滞。因此,在教师减负工作中要落实“三感”,让教师成为幸福的生长者和创新实践者。这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作出努力:首先,思想上要统一,要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幸福,积极建构新的教师发展体系和成长模式;其次,要提供教师参与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以参与感和仪式感确保教师的获得感和成长感;最后,要通过工作环境的提升、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人文性关怀政策的出台等综合施策,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职业和事业所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让教师确立职业信仰,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传递正能量。
(作者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服务省域战略助力共同富裕建设专项课题“县中教师‘乐教安教善教’机制建构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14版 
作者:陈殿兵 缪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