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如何与跨学科学习互嵌融通

跨学科学习是将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整合,促进不同学科知识有意义地进行关联和已有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项目式学习是以解决现实生活真实问题为目的,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项目中做事,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行动实践,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跨学科学习侧重打破单一学科的边界,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关联。项目式学习侧重学习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问题驱动、行动计划、物化产品、反思改进等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在学校实践场域中互有联系。如何让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互嵌融通,是目前中小学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
下面结合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具体实践,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校本化实施。
建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支持性课程。在推进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受单学科的思维惯性约束,受教材编排的知识和内容所限,过于重视落实教材的常态教学,而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缺乏系统思考和设计能力。因此,学校加强综合课程、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的一体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
学校基于课标、教材和地方资源,开发指向创新和实践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包含“数学实验”“技术与工程”“思维创造”“ID实践”等多门课程。课程内容指向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强调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解决问题,需要学生经历长周期的探究学习历程。学习方式上运用项目式学习,运用跨学科整合性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然后以项目式学习的要求实施,并将项目化成果公开发表和物化。如我们在五、六年级开设“技术与工程”课程就是把工程技术与数学、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运用以上多门学科知识的整合性理解开展创意制造和实验探究,以物化产品方式进行成果发布和展评。
明确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主线。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中,不是多个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简单叠加,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多个学科核心概念和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提出能够关联日常学科教学且能引发学生持续探究的驱动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成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研团队,并与学校周边场馆建立馆校协作,形成校、家、社联合项目组,从校园真实生活、社区生活出发,围绕文化、环境、人类和社会发展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研究。如改良营养午餐、杭州宋韵文化探寻、西湖水质保护、低碳环保生活等研究问题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不仅回应学生生活的真实诉求,也在走校、走社区、走社会中培育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怀,加强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优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方式。学校因地制宜,统筹课时,采用“一周在研究”“一月在研究”两种形式,全力保障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全校性实施,做到课时有保证、过程有落实、成果有物化。
“一周在研究”:与学科紧密结合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推进,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周在研究”以计划日、调查日、走访日、总结日、展示日为脉络开展,例如2022年学校开展了“从揽湖到拥江的项目化学习周”,一年级开展指向“我是校园主人”责任担当的“校园最美一角”探究;二、三年级开展指向创意物化的课间活动和观潮导览路线设计;四年级学生在为观潮不同角落进行美化设计;五年级为观潮编写歌词,录制创作观潮校歌,对校园更有归属感;六年级则是为观潮解决荒废绿地问题,将问题变成项目,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一月在研究”:学校整合教学与德育活动,举办跨界艺术节、全科阅读节、智创数科节等。在一个月中以跨学科教研组为引领,分为“启动、实施、总结”不同阶段推进,例如2023年学校举办“high创数科节”,整合德育的秋假主题活动、秋游、元旦迎新活动,以数学、工程、自然科学等学科为牵引,多学科协同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低年段以观察和体验为主,如一年级“走进秋天”,二年级“低碳生活”;中年段以设计和制作为主,如三年级“量之有度”,四年级“非凡乐队”;高年段以实践和探究为主,如五年级“探秘光与影”,六年级“创意制皂”。
强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数智管理。由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具有长周期、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及时采集、有效梳理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和典型作品存在较大困难,导致支持全程评价的证据搜集、整理、评估与反馈不足。
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赋能行动,以技术赋能评价,探索数字技术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评价的双向融合。项目式学习往往由多个任务组成,数字化平台支持教师发布连续性任务,应用端采用“发起任务—打卡任务—师生述评—成果展示”的操作流程支持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学生可记录过程表现、上传典型成果(平台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数据)。在平台互动空间中,教师、家长、学生可采用星级评价和个性化述评,优秀成果以跨班、跨年级的方式进行线上全景式展评。
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价,支持多学科协同、多场域实践、长周期评价、全景式展示。平台集合多元主体评价、多模态数据呈现和全流程数据管理于一体的强大评价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人工搜集、整理、反馈的工作量,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长周期评价数据沉淀分析和多学科教师协同评价的难题。
深化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评估反馈。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数据和证据,如何帮助教师在海量信息中遴选和甄别,从而对学生的过程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对项目成果作出总结性评估,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难点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项目组结合不同评价任务和内容,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工具,提升项目式学习实施效度。
在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中,往往会形成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和数据,学校开发多种类型信息处理工具包,对过程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促进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实施中提出更有价值的观点,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
每个单项活动结束后需要完成阶段性任务核查单。用于学生自我评估是否在复杂情境中针对新问题作出及时优化和调整,是否能主动参与和承担小组内的任务,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和沟通等,促进学生及时反思、优化调整,让阶段性评估证据及时“留痕”。
在项目式学习多任务评价中,学生通过对他人作品的点评分析,对个人作品提出改进建议,会生成海量描述性评价。智慧评价系统可自动沉淀和智能分析,生成机器描述性评价,助力教师发现学生在任务实施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加以科学循证决策。
(作者系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11版 
作者:王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