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学走向

本报讯(记者 黄浩) 4月27日,第四届中国语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双新”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代表近千人线下参加论坛。
在新课程改革与新教材使用的“双新”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向何处转型?与会专家围绕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语文课程改革等话题展开深入了研讨。
“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致辞中表示,要以学生为本强化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学好用好教学成果;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语文教研工作,适应新形势用数字化赋能语文教育。
“只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程导向,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守住语文课程本真,从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教学改革就不会走偏。”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
如何真正尊重语文教学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破重教轻学的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郑国民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对素养型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他倡导开展具有情境化、明确任务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解决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学习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问题。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认为,语文教学应立足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习任务群选择教学内容,依托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聚焦学习课程设计教学评价;通过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强化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
“语文教学要围绕完成任务最核心、最典型、最有价值的内容,要用‘围魏救赵’即逆向的方式,从本源上解决语文课程设置缺少情境和统领性任务的问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特级教师谭轶斌说。
据悉,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教学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承办。与会期间,来自北京、杭州、深圳等地的语文教师现场献课,与会专家围绕课例展开了听评课研讨活动。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0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