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来京别只吃烤鸭,这些京味儿等着与你邂逅

五一假期已至,踏上来京旅途的你,想好落地要吃什么了吗?如果只能想起北京烤鸭,不妨看看以下的美食推荐,让味蕾与北京来一场难忘邂逅。
早餐:豆汁儿、焦圈、门钉肉饼、褡裢火烧
图片
豆汁儿、焦圈、咸菜。 图/IC photo
说到北京早餐,豆汁儿、焦圈、咸菜三件套早已名声在外。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豆汁儿,人们对它的态度,有些两极分化。有人形容它味如泔水,闻见味道都会下意识避开;也有人说它越品越香,一段时间不喝就甚是想念。
豆汁儿实际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用剩余残渣发酵而成的饮品。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醋酸等成分,豆汁既有豆浆的细腻,也有一种独特的酸味。
现当代散文家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提及,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馊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
如果还没有准备好挑战豆汁儿,来碗米粥配上门钉肉饼、褡裢火烧也不错,它们一个形似古时候城门上的门钉,一个形似背在肩上的褡裢,充满趣味。
图片
门钉肉饼。 图/IC photo
午餐:老北京炸酱面、卤煮火烧
想在几天内充分逛好北京,打卡景点的行程必然要安排得紧凑。午餐作为重要的体力补给,要好吃,又不能太占时间,一碗充满老北京风味的炸酱面或者卤煮火烧刚刚好。
图片
老北京炸酱面。 图/IC photo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焯豇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一段顺口溜里,道出的是老北京炸酱面的面码精髓。
炸酱面的酱也十分讲究,一般要把黄酱和甜面酱混合后加水调和,再把切成方丁的五花肉炒出油,最后一起熬。舀勺炸酱放入面碗中搅拌,再大口吃进面码和面条,清脆、绵软、紧实等口感层层叠加,酱香久久萦绕。
如果你喜欢吃下水,不妨试试卤煮火烧。火烧是一种死面、用火烤出来的面食。卤煮火烧则是将火烧和卤好的肥肠、猪肺等放在一起炖煮,再加入炸豆腐、卤汁、蒜汁、香菜等出锅而成。因为炖煮,食材都吸满了汤汁香气,吃来更是醇香四溢。
图片
卤煮火烧。 图/IC photo
晚餐:铜锅涮肉、炙子烤肉
逛了一天,总要吃顿大餐犒劳一下自己和亲友。如果想要解决众口难调的难题,铜锅涮肉不失为明智之选。
图片
铜锅涮肉。 图/IC photo
铜锅涮肉,从锅上就不一样。铜锅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加热并为食材提供均匀的受热环境。铜锅中间的锥形筒一般用于放炭火,通过调节筒上面拨片的开合大小,可以把控筒内的进气量,进而决定火的大小。
比起川渝火锅的厚块牛油底料,老北京铜锅涮肉更侧重用清水锅,放入葱姜、红枣、枸杞、菌蘑等煮开调味,由此涮入羊肉片等食材时,更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鲜美。吃老北京铜锅涮肉,配香油碟就外行了。挑选蘸料时,必选底料是芝麻酱或者二八酱,再搭配少许腐乳汁、韭菜花酱、香醋,北方火锅精髓都在这一碗之间了。
图片
炙子烤肉。 图/IC photo
铜锅涮肉外,炙子烤肉也值得一试。所谓炙子,即用铁条钉成的圆铁板,直径为1米左右,下面用果木或松木烧火。这种烧烤方式最早源自我国游牧民族,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最终在传入北京后,演变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民国时期,许多人会手持长筷围在桌边,一脚踏地,一脚蹬在长条凳上,专心对付烤盘中的肉,这样的吃法也被称为“武吃”。
被称为现代文学史“章回小说大家”的张恨水,曾在《风檐尝烤肉》中描述过吃炙子烤肉的场景,“你走过去,可以将长袍儿大襟一撩,把右脚踏在凳子上。店伙自会把肉送来,放在炉子木架上。另外是一碟葱白,一碗料酒、酱油的掺和物。木架上有竹竿做的长棍子,长约一尺五六。你夹起碟子里的肉,向酱油料酒里面一和弄,立刻送到铁甑的火焰上去烤烙。但别忘了放葱白,去掺和着,于是肉气味、葱气味、酱油酒气味、松烟气味,融合一处,铁烙罩上滋滋作响,筷子越翻弄越香。”
伴随时代变迁,现在炙子烤肉的烤盘有大有小,食客们的吃法也变成了坐着的“文吃”,不变的是诱人声响、外焦里嫩的肉食口感、令人垂涎欲滴的视觉盛宴,以及用一顿烤肉就可以抚平一日劳累的舒爽与惬意。
看完这些,有没有为你的北京之旅带来一些新启发呢?五一假期用美景收获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用美食犒劳嘴巴哦。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