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江苏古道|江苏唯一有确切“年龄”的古道藏在这里

题记:长亭外,古道边……羁旅客思,折柳送别,金戈铁马,商旅不绝,古道,重叠着古人的奔波和愁肠,如今,又成了很多都市人的诗和远方。这个“五一”,现代快报记者带你探秘江苏境内的古道,一起揭开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过往。
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海州锦屏山内,金人和当地居民开凿了一条南下的通道,通往淮安。800多年过去,这里成了连云港海州区锦屏山森林公园,古道也只余下一段石阶小道,和一块饱受风雨侵蚀的石刻。4月29日,现代快报记者邀请专家一起,探访了这条塔山古道。
图片
 △塔山古道
进入锦屏山森林公园大门,沿着石板路走上去不远,就看到了一块景区导游指示牌,上面是塔山古道的简介。塔山古道因位于孔望山西南吴窑的塔山上而得名。古道依山地自然形势铺筑而成,经塔山山脊西侧,南下穿过山谷,沿九龙涧东侧山坡,逶迤南接岗嘴夹山口古海港,是宋金时期海州南下至淮安的一条重要通道。
图片
 △塔山古道旅游指示牌
古道的确切纪年记录在古道旁的《新设山路记》石刻上,可以看出铺筑的年代为金明昌二年。
一起探访古道的连云港市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海州区文旅局原副局长高峰介绍,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海州原属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海州被割让给金。
当年,海州湾的海岸线是从现在的山东日照向南,经连云港海州、锦屏山东南侧一直延伸到灌云大伊山一线,古海州是沿海渔业和盐业重镇。
图片
△古道的一段
因为商业和军事的需要,为了打通南北交通,驻守海州的金人和海州当地居民共同修建了这条道路。古道不仅通向海边,也是海州南下前往淮安府的重要通道之一。
据了解,当年古道修筑完成后,在路边勒石《新设山路记》为志,说明这是一件有着重大影响的盛举。记者在路旁找到了这块刻字的石头,石刻宽150厘米,高80厘米,但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上面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识,只能隐约可以看到刻字的痕迹。之前,有文史专家进行拓片,大致还原了上面的内容,上面准确记载了这条古道的具体修筑时间为金明昌二年,也就是公元1191年。
图片
 △《新设山路记》石刻因风雨侵蚀已无法辨识
塔山古道也是江苏省首次发现的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古道,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设山路记》没有写明这条山路的名称,直到后来山上建了文峰塔,当地人就将古道所在的山头叫塔山,塔山古道由此得名。
图片
 △路东侧的文峰塔
“现在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古道,长大约450米,宽约2.6米。”高峰边走边介绍,“古道是利用现场的自然条件铺凿而成,平的地方铺上石板,斜坡大岩石被凿成台阶,高岗处被劈成凹槽路面,沿途不平的地方,则从山涧内找来鹅卵石进行填平。”
图片
 △石头上凿出台阶
与当地旅游开发后修建的平整石板路以及水泥路面不同,古道因为多年的磨损以及风雨侵蚀、冲刷,高低不平,走起来并不容易,甚至还有些危险。450米的古道,记者走完,已是一身汗。为了方便游客,在部分古道旁,景区新建了石板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游客从古道上经过,他们并不习惯走新路,依然选择走古道,“这条路是古人修的,走起来很有感觉,这里空气很好,我每周都会来走几次,感觉很舒服。”游客刘先生介绍。
图片
 △古道虽已不平坦,但还是吸引很多游客行走
关于游览古道,高峰向记者重点推荐了两处景点,一处是位于古道东侧的文峰塔,这座塔建于清嘉庆年间,后被损毁,于2002年得以修复。站在塔上,可以俯瞰整个海州。另一处是路旁石壁上的题刻,为嘉庆九年(1804年)秋九月,长洲吴廷翰偕江宁王宾登山时所题,正文为五言诗:“不见桃花树,云封石室空。登山怀旧迹,留咏翠微中。”
图片
△石刻题诗
虽然现在的塔山古道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当年,海州是海灌赣沭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南北货物的集散地,这条古道是南北商旅的必经之路。因为它藏在山谷中,两边山峰陡峭,地势险要,草木茂盛,适宜伏兵,在军事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连云港知名学者崔月明介绍,清代,位于海州东南的板浦是淮盐产销基地,盐运使司设在板浦,塔山古道是来往海州、板浦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客流量也是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民众走亲访友来往于两地时还是走塔山古道。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