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颗马铃薯的“期中考”

重庆合川渭沱镇草坝场,微风掀起黑色薄膜,簌簌作响。
西南大学试验基地合川农场试验田里,一垄垄刚刚出土的马铃薯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图片
“缙云薯11号”。
站在田边的刘勋看起来一脸轻松,但微微捏紧的手指,到底暴露了一丝紧张。4月30日,是重庆首个自主育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缙云薯11号”田间测产鉴定的日子。
图片
“缙云薯11号”村民帮忙收割现场。
从育种到栽培,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重庆市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马铃薯育种岗位专家刘勋和“缙云薯11号”已经打了8年交道。这次田间测产鉴定,在他看来,更像是对他这些年付出的一场“期中考”。
由于人手不够,西南大学农生院雇了不少当地村民帮忙收割。“这个马铃薯安逸,个头大!”常和土地打交道,村民们一眼就看出了区别。
图片
师生们正在记录“缙云薯11号”生长情况。
“缙云薯11号”个头饱满,病虫害少,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马铃薯品种,一季产量能增加29%以上。
根据生育期,马铃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等几类。其中,早熟马铃薯生长周期在75天内,而晚熟马铃薯则需要90天以上。因为生长周期的差异,早熟和晚熟的马铃薯适合种植的地区也有所不同。
图片
师生们正在检查“缙云薯11号”
早熟品种能提前上市,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也能种植,受到农户的欢迎,尤其是南方地区。
马铃薯适应的气候要求凉、冷。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但易导致种薯退化,严重影响产量,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种。
图片
农业专家正在对“缙云薯11号”进行测产鉴定。
目前,重庆马铃薯种植面积近500万亩,马铃薯作为重庆第三大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11.2%。
相较于北方地区,重庆气候炎热,海拔低,且日照时间少。因此,重庆现有马铃薯品种主要是针对山区中高海拔生态区的中晚熟品种。另外,由于重庆特殊的生态环境,晚疫病这类“植物癌症”时常爆发,为了控制病害,农民不得不使用化学农药,这不仅增加了投入成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图片
农业专家正在进行测产鉴定。
有没有一种马铃薯,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能耐阴、早熟,抗晚疫病?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通过培育适应当地的种子,提高粮食产量,“望天田”也能实现稳产增产。
图片
农业专家正在对“缙云薯11号”进行测产鉴定。
在重庆市薯类科企联合体、重庆市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西南大学薯类团队展开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开创了马铃薯智能工厂化杂交种质创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重庆不同海拔生态的穿梭育种体系,选育了早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缙云薯11号”。
图片
刘勋(左一)紧张地看着农业专家的记录和检查。
试验田里,刘勋一锄头下去,一个个光滑饱满的土豆迫不及待地翻滚而出,圆滚滚、黄澄澄,伴着泥土的气息,看着很是喜人。
下午2点,来自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在西南大学试验基地合川农场,认真地对“缙云薯11号”种植密度、试验面积、块茎重量等数据一一记录,最终测产鉴定“缙云薯11号”亩产量达到3190.38公斤,并具备早熟、高产、耐阴、抗病等特点。
图片
刘勋(左一)紧张地看着农业专家的记录和检查。
在重庆,早熟土豆单亩超3吨,这份“期中考”的成绩让刘勋和团队很满意。接下来,他们将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支持下,进行“缙云薯11号”早春和秋冬季节的推广种植,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让更多的种植户掌握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和保障马铃薯的周年供应,促进重庆马铃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图片
专家正在对“缙云薯11号”测重记录。
刘勋拿起“成绩单”,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数据和结论,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
落在“成绩单”上的泥土,他并没有舍得掸走,因为这就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好的证明。
图片
学生向记者展示“缙云薯11号”。
文、图/华龙网 记者 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