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招聘骨干教师遇冷:彰显消除编制溢价的必要性 | 快评

近日,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发布《关于公开招聘骨干教师(2024年4月)取消及减少部分岗位的通告》.通告称,根据《厦门市翔安区公开招聘骨干教师简章》,资格初审后确认招聘人数与岗位,资格初审通过人数与岗位拟聘人数比例达不到3∶1的,原则上应减少该岗位拟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
具体而言,初中语文与数学骨干老师招聘,原招聘计划数均是2,资格审核通过人数均为2,招聘计划取消;高中生物、政治与历史骨干教师招聘,原招聘计划数均是2,资格审核通过人数均为0,招聘计划也取消。
这一通告引发了关切与讨论,并不意外。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2022年达1144.2万人,是一个历史性高峰;2023年上半年为427.3万人,同比虽有下降,但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如果拥有教资的人踊跃报名的话,不至于拟招聘10名骨干老师,资格审核通过的只有4名。
骨干教师招聘遇冷,这画风全然不对。要知道现在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在用人单位之手,工作不那么好找,教师又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好职业。大家对此看法趋于一致:这些教师岗位没有编制,实行的是聘用制。
《厦门市翔安区公开招聘骨干教师简章》介绍,本次招聘的教师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不过,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参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同等标准执行。也就是说,除了没有编制之外,这些教师的待遇与有编是一样的。
编制的魅力之大,由此可见。事实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价值观塑造能力巨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桃李满天下,是孟子所言的人生大乐事。如果有编制才当老师,没编制就不想当,确实与公众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认知有些违和。
理论上,编制并不等于铁饭碗。目前施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第三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的,可以按规定解除聘用(任)合同。
逻辑上,这一条是适用于公立学校的所有教师,不论其是否有编制。问题在于,这两种情形并不是“必须解聘”或“一律解聘”,而是充满弹性的“可以按规定解除聘用(任)合同”,“可以解聘”意味着也“可以不解聘”,表面上事业单位领导被赋予了自由裁量权,但真要使用起来,是有重重顾虑的。
试想一下,一位应届生,杀过重围,在试用期表现优异,完美达成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终于转正,成为一名有编制的公立学校教师。然后在获得编制的那一刻,TA选择躺平,决意不求上进,对工作任务挑三拣四,重活、累活、麻烦活一概不干。
学校怎么应对?若第一年年度考核给TA不合格,要求其调岗,TA接受,乐得换一个活少的轻松岗位,便于心安理得地躺平,学校有进一步的办法吗?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给TA不合格,学校就敢辞退TA吗?TA或其家人,可能会过来闹,甚至会反过来指控学校无端打压、处理不公呢。
如果学校扛得住压力,该解聘的一律解聘,有编制的教师也不能由学校直接解聘,因为有编制的老师一般是由当地教育局招聘,所以得把人退回当地教育局,但此举不到万不得已,学校会慎用,或会担心驳了主管部门的面子。如果不退回,那就只好对TA进行妥协,接受其躺平的现实。
这样,编制就会大概率成为变相的铁饭碗。这就导致了编制本身有溢价。这也是北大核物理博士当城管、上海交大医学博士当中学校医的原因,因为这些岗位都有编制。在这些人看来,编制差不多意味着稳定与终身雇用,几乎没有被裁的风险。
多年来,取消编制的呼声一直很高,一些改革或在进行中,或在酝酿中。就公立学校教师而言,一些地方有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一些人解读为打破教师铁饭碗,将来可能会如此,目前的动作还比较温柔,例如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只是进行分流或令其提前退休。长远看,包括公立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取消编制或令编制的溢价归零,或在所难免。
看客观情势,从2016年到2023年,全国新生儿数量减少,未来对中小学校教师需求也会相应剧减,所以哪怕保留编制,也会对教师进行缩编。故而,厦门市翔安区试图以聘用制而不是编制招聘公立中学骨干老师遇冷,这一现象,不应视为提供了增设编制的口实,而是彰显了取消编制或消除编制溢价的必要性。如果编制只会筛选出痴迷编制的人,那就跑偏了。
陈斌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