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津历史遗存》连载

图片
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 中国近代第一家盐厂创办者
久大精盐公司旧址
图片
范旭东
图片
久大精盐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
久大精盐公司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63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久大精盐公司与范旭东的名字是分不开的,而范旭东在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之后,又创办永利碱厂,这与侯德榜、李烛尘的名字也是分不开的。
范旭东(1883—1945),湖南湘阴人,中国杰出化工实业家、重化学工业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侯德榜(1890—1974),福建侯官人,中国著名化学家、“侯氏联合制碱法”创始人;李烛尘(1882—1968),湖南永顺人,中国著名实业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先驱者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的食用盐,都是土法制造的粗盐。这种粗盐制作效率低,纯度也低,含有泥土和杂质。进入近代,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不习惯食用土法生产的粗盐,便引进了精盐。长期以来,中国不能生产精盐,因而精盐市场一直被英商和日商所垄断。
其实,精盐制作技术并不难,只是苦于中国当时缺乏化工人才,无人涉足。直到1914年,这种状况终于得到改变,中国人结束了吃粗盐的历史,吃上自己生产的精盐,而其功臣就是范旭东。
范旭东年轻时东渡日本,就读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学习的专业为应用化学。27岁,他以优异成绩从京都帝国大学毕业,留校担任专科助教。29岁,他回国在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30岁,他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通过对德、奥、意等国的考察,深感中国盐业太落后了,决心先从制造精盐着手,进而再以制碱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
1914年冬天,范旭东独自一人来到天津塘沽。当时,他看到塘沽的海滩盐坨遍布,犹如冰雪一般,无边无际。他深深地感到这里有方便的海陆交通,又有相距不远的唐山煤矿,不仅能提供大量原料,而且在运销、燃料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让他十分激动,正如他后来所说:“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于是,他立下在这里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的决心,要在这里制造出精盐,同时更重要的是以此开拓盐的用途,为国家打造化学工业基础。
范旭东的想法和举动,得到社会名流梁启超和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他们纷纷入股,逐渐募得5万银元。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范旭东被公推为久大精盐公司总经理。
在范旭东的主持下,在塘沽购地16亩,用于兴建久大精盐公司,于1915年6月破土动工,1916年4月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批自主生产的精盐在这里出现,纯度达到90%以上,品质洁净、均匀、卫生,主要品种有粒盐、粉盐和矿盐等。范旭东还亲自设计了一个五角星的商标,定名为“海王星”。
第一批“海王星”精盐运往天津东马路销售,当即销售一空。后来,也一直保持很好的销路。
1924年,久大精盐公司在法租界丰领事路(今赤峰道63号)建成一座楼房,为公司驻天津办事处所用。
范旭东在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之后,又创办永利碱厂,并聘请侯德榜主持技术工作,李烛尘主持生产管理工作,生产出优质纯碱,为打破由外商垄断的中国纯碱市场,做出了新的贡献。
坐落于赤峰道63号的久大精盐公司旧址,为典型的3层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红砖墙体,柱式门廊,高大、稳重、气派,分外引人注目。目前,这里为办公用房。(12—1)
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