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力,湘潭大学学子谢海怡为陌生人送去“生命的种子”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赵宇西)涓滴之力亦有大爱。4月29日上午,湖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采集装置快速运转,发出轻微而持续的响声,兴湘学院2020级学生谢海怡在静卧着配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图片
当天,谢海怡成为了全国第17457例、湖南省第1190例、湘潭市第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江苏一名患者的重生之源。
“生命清单”里的重要项目
图片
“捐献骨髓是我‘生命清单’里的重要一项。” 谢海怡说。
2023年12月,一位求助血液病重症患者经数据库检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资料与谢海怡初配相合。近期,经过HLA高分检测,结果与该患者完全相符。对于这一素未谋面而紧密联结的缘分,谢海怡视若珍宝。
其实,早在读高中时期,谢海怡就开始志愿献血。2020年,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那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白血病的帖子。有的患者苦苦找寻骨髓匹配源,有的捐献者临时反悔,这些真实的事例让我非常揪心。我想为陌生的求助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回忆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时,谢海怡眼里闪烁着光芒。
2021年,娄底市红十字会通知谢海怡,一名患者HLA分型资料与他初步相配。谢海怡激动不已,可是最终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
“是不是患者没等到能拯救他生命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但我当时觉得很遗憾。事后,我要帮助别人的想法更加强烈了。”时光不负有心人,今年春天,谢海怡为千里之外的患者传递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一点点成就感埋藏在心里就好
接到配型电话时,已临近毕业,谢海怡正忙着准备论文答辩。但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湘潭和长沙之间来回奔波,积极配合体检等入院检查,提前接受采集。
图片
采集前的一段时间,谢海怡容易感到饥饿,而坚定的捐献意愿让他敢于直面困难。正式采集,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谢海怡始终保持着平躺的姿势,全程配合采集。由于体重只有55Kg,谢海怡的手需要时不时捏动握力球,以改善自身血液循环,加快采集速度。
“和谢海怡的接触,我们感受到他内敛、朴实。采集工作中的每项流程,他都全心投入,不提任何要求。”湘潭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韬对谢海怡大加赞赏。
“很多人都觉得捐献骨髓、献血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践行。但是,即使面对好朋友,谢海怡也很少提及他的公益活动。这次采集,他都是独立行动的。”室友周柏帆说。
医护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捐献者可能出现腰痛、恶心等身体反应。而在谢海怡看来,比起患者承受的苦痛,他所迎接的挑战不足一提。他略带腼腆地说:“可以帮到一个绝望、无助的人和他背后的家庭,让他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我很高兴。”
“人活在世上,总要干点什么,总要对这个社会产生价值。” 这位23岁的青年对生命和生活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一点点成就感埋藏在心里就好。” 
采集当天,在最后一轮双臂入针循环时,他分享了自己的“心事”——想见到受助者,不过更希望对方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图片
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采集成功了的喜悦涌上心头,谢海怡告诉看望他的室友和班主任:“我时常畅想,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自身的举动就真的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