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带你走进你不知道的中国古代“劳动节”,还不止一个

你知道吗,我国古代也有劳动节,而且还是5个,每逢劳动节就算是皇帝也得亲自劳动。古代的劳动节难道不放假的吗?为何皇帝还要亲自劳动呢?
图片
首先,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劳动节就是农历的二月二,我们所说的“龙抬头”的日子。
二月二要劳动的这个习俗还得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确切的说是源于三皇之一的伏羲。伏羲非常的重视农桑活动,经常带领部下去进行农耕,尤其是在二月二这天,会“御驾亲耕”。
二月二也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掌管着耕地,在这一天进行农耕,让土地公看到人们的诚意,就会保佑人们大丰收。
再往后的统治者们也十分重视农耕,纷纷效仿伏羲,在二月二这天都要亲自下地带领文武百官进行农耕。
《史记》中曾记载,周武王时期二月二这天叫“春龙节”,周武王会带头去田里耕种,还把这天要劳作定为了一项国策。
再到了唐朝时期,二月二又更名为“耕事节”,古代的“劳动节”从此合法了,成为了法定的要劳动的节日。
第二个劳动节就是“清明节”,这个可以和第三个“谷雨”,合在一起说。
有句谚语叫“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意思就是清明和谷雨之间,正是耕种的好时候,这时候的土地松软程度和降雨的次数也都刚刚好,这个时候耕种正是好时机。
实际上,在农事活动中,基本也是从清明之后就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耕种了,一直到谷雨差不多结束,这段时间几乎都在耕作,真的算得上的妥妥的“劳动节”。
古代的第四个劳动节就是“七月初七”了。
这个“劳动”就不是我们理解的耕田的劳动了,而是手部的劳动。
七月初七这天是七夕,也是“乞巧节”。在古代,女孩子们会在乞巧节这一天用五色的丝线迎风穿针,然后缝制各种各样精美的小物品,送给心仪的郎君;也会制作各种各样好看的精美的点心。
这其实也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古代大规模的一种劳动,人人都认可的。
第五个劳动节就是九月初九了。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又称作“辞青”,意思就是与绿色告别,也就意味着秋天到了,草木都凋零了。这时候已经是最后耕种的时候了,过了九月九,几乎就不再耕种,而是静等丰收了。
而在《吕氏春秋》中则有记载,说“九月农事备收”。意思就是九月要结束农事了,祭天祭祖感谢保佑,之后就可以不用再这么辛苦的每天劳作了,一年的农事活动要结束了。
古代人的劳动节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要放假要休息,而是真的在劳动的,连皇帝也不能幸免,全都得下地干活,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分享国学智慧,我们下一期再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