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昨举行

“我这一辈子,都在努力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人,好好演戏,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还要,把根牢牢地扎在越剧舞台上——一辈子。”昨晚,由上海越剧院主办的“风·范”——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在上海宛平剧院举行。当剧场响起AI还原的范瑞娟原声,那熟悉的声音、亲切的话语再度回荡在人们的耳际,让不少老戏迷眼眶湿润。今明两晚,章回越剧《青衫·红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将陆续上演。
图片
图说:“风·范”——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举行 祖忠人 摄(下同)
范瑞娟开创的越剧“范派”艺术,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阳刚之美,被确立为越剧女小生美学范式。在50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她塑造了百余个角色。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贺老六、郭暧、陆游等形象都成为观众记忆中的永恒经典,为越剧舞台留下宝贵财富。
昨晚的演出以“竹”之意象贯穿始终,用诗剧的风格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竹之根”“竹之骨”“竹之韵”“竹之心”四个篇章,讲述范瑞娟的艺术人生,聆听越剧的百年回响。整台演出,除《沈园绝唱》《梁祝》《孔雀东南飞》《李娃传》《祥林嫂》等经典片段外,之前难得一见范派《前见姑》《西厢记》《凄凉辽宫月·离乱苦》《不准出生的人》等选段也逐一展现。
图片
图说:《唐知县审诰命》选段:史济华饰演唐成、邓华蔚饰演严雪姣 
演出现场,八代范派弟子同堂,演绎范派不同时期的经典剧目和经典人物。范派弟子陈雪萍在剧中饰演不同时期的恩师形象,重走她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远道而来的方雪雯回想起十五六岁时跟恩师范瑞娟学戏,和她同吃同住的日子,感慨万分:“老师总是抓紧一切时间练功,你总能看到她架着一条腿,她一直告诉我们,小生只有练好腿功,舞台上才能神气、漂亮。”
图片
图说:情境表演,陈雪萍饰范瑞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韩婷婷印象最深刻的是范瑞娟哪怕是在半梦半醒之际都在哼曲,“记得以前我们下午去学戏,有时老师在午休,不用等她叫你,只需听得房间里有咿咿呀呀唱曲声,她便是醒了。”老师对艺术的一丝不苟也让她记忆深刻:“那个夏天她教我《打金枝》,排练前准备厚厚一沓干毛巾。易出汗的她为了不耽误时间,时常就把一条毛巾垫在衣服里,浸湿了换一条,一下午十几条湿毛巾。”
图片
图说:《双烈记·夸夫》赵志刚饰韩世忠、陶琪饰梁红玉
纪念宗师百年,是总结,也是展望。这次,范派嫡传弟子、越剧表演艺术家章瑞虹将带着范派再传弟子王柔桑、王舒雯和上海越剧院最年轻的范派传人董心心,以章回越剧《青衫·红袍》向恩师汇报。  该剧首演于2005年,通过郑元和、朱买臣、司马相如和李白四个不同的人物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体现传承的不仅仅是剧中人,更有对范瑞娟先生精益求精的艺术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的传承。她说:“这也是一次学生对范老师的汇报演出。传承和发展范派,我们始终在路上。”
图片
图说:《西厢记·酬韵》章瑞虹饰张珙、方亚芬饰崔莺莺、陈颖饰红娘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大型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映70周年。作为越剧四大经典之一的《梁祝》,其发展史贯穿了百余年的越剧史,对于越剧走出江南、走向全国、唱响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在不同程度上滋养了电影、小提琴等艺术的创作。1945年1月,范瑞娟与袁雪芬在九星大戏院演出《梁祝哀史》时,在琴师周宝财配合下,首创“弦下调”。此后,“弦下调”板式不断丰富,并在各大流派中被广泛运用,成为越剧主腔之一。此次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将突出越剧流派纷呈的特点。除梁山伯由五位范派小生演绎外,演出还邀请了袁派、傅派、王派、金派、戚派(按出场序)艺术家加盟,既有观众熟悉的流派组合,也有首次合作的流派经典,体现了越剧的团结精神。(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