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院士成百万粉博主,评论区“葫芦娃”出没

近日,83岁的“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火了。他在网上开课讲地质,受到众多年轻网友欢迎。
“跟着刘嘉麒院士讲地质学习”“在院士评论区看到一堆葫芦娃”等话题冲上了热榜。
图片
图源:抖音平台
凭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富有亲和力的说话风格,刘院士的账号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短视频上方的弹幕区,被各种“老师好”“爷爷好”刷屏。
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科研+科普+教学,他是一位“斜杠爷爷”
据了解,刘嘉麒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也是我国火山学研究领域唯一一位院士。
从事地质研究与科考60多年,刘嘉麒的足迹遍布七大洲五大洋。他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造访和考察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率先查明了我国火山的时空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让中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图片
1993年1月,刘嘉麒在南极长城站附近的雪地里行走。图源:新京报
科研之外,他重视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给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做科普讲座。
事实上,在“火山爷爷”的字典里,从来无惧年龄。他37岁考研、40岁学英语、80多岁还时不时跑野外,如今又成了百万粉丝的博主。
他说过:你们年轻人干的这些活儿,我差不多都能干,无非就是笨一点、慢一点。活到老,学到老。
“科学传播也是科学家的天职”
刘嘉麒认为,科研的本质是创新,科学普及是把科研成果讲给公众,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任何一种科学技术,掌握的人越多、越深入,才越能够发挥作用。科研和科普相辅相成。同时,科学普及对净化社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放弃了科学普及的空间,伪科学就会快速占领大众的空间。”在他看来,科学传播也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家有义务肩负起这份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中做出贡献。
他认为,科普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搞科研的人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讲给公众,一种是将其他专业知识“再包装”传播。“包装很重要,但科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不能走样、掺假。”
在短视频里,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火山和地质相关知识,让复杂的地质学知识不再枯燥艰涩。
岩浆就像我们日常喝的“疙瘩汤”,熔岩冢就像蒸熟了的大“馒头”......
图片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有小朋友提问,为什么会有火山从地球里喷发出来。刘嘉麒院士回复说,地球就像一个生命体,火山喷发类似地球长了痘痘、化脓了。这样的科普方式,让很多家长、老师点赞。
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分享自己听刘院士线下讲座的经历,还晒出了当时和院士爷爷的合影。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全国各地年轻网友的只言片语,拼凑成一位老科学家不辞辛苦的科普“播种”之路。
刘嘉麒院士的短视频课堂火了以后,网友们在抖音评论区开始了一场接力,不断播报院士账号粉丝变化情况。4月26日粉丝为55.9万,截至5月2日,粉丝已达123.1万。
有人感慨,互联网的意义在此刻“具象化了”。
图片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很多粉丝在评论区留言,向院士爷爷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火山泥真的可以清洁毛孔吗”“在火山附近呆久了会有危害吗”,这些留言开头都是“爷爷爷爷”。很快有人出来说,大家好像“葫芦娃”,一直在喊“爷爷爷爷”。
随着科普平台越来越丰富,刘嘉麒投年轻人所好,把阵地搬上B站、抖音、视频号。
相信以后,“火山爷爷”的“葫芦娃”还会越来越多。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国科学报
编辑:小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