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走进一座城!五一假期,畅游作家笔下的北京

三月春浅,五月春老
北京之美却不曾消退半分
更显风情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五一”假期
快跟随作家笔下的新旧风物
畅游北京吧!
01
中山公园
图片
图片
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地开,跟着就是牡丹。灯下看牡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的品赏,或者花前痴望。
                                           ——林海音《城南旧事》
02
地坛公园
图片
图片
四百多年里, 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史铁生《我与地坛》
03
景山公园
图片
图片
无论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朦胧处;雨天,可以赏雨脚的长度和电光的迅射。
——许地山《上景山》
04
通州大运河
图片
图片
我看到的不是繁忙的运河,而是静静的古桥、古城、水闸、河床与流水,像是只看见一批零件而没有看到整座工厂的流水线;或者说,只看见两颗猿人牙齿化石,而看不到原始人的日常生活。
北京的大运河在造就了张家湾古镇和通州城,养育了北京城以后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想大运河不是败落了,而是返璞归真了。
——侯磊《北京烟树》
05
中关村
图片
图片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儿,这是著名登山家马诺里的回答;而我为什么要写中关村,也因为它在那儿。这次我不写小说,我想致敬‘太史公’,为中关村写史,为改革时代立传。
——宁肯《中关村笔记》
06
卢沟桥
图片
图片
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景:例如西山霁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幽美的山川风物。芦沟不过有一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芦沟晓月”。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这一道雄伟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东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
——王统照《芦沟晓月》
07
八达岭长城
图片
图片
岔道城东南三里处,便是八达岭长城。在历史的痕迹里,八达岭远比岔道城有名气。历史的痕迹,经过了雨雪的磨砺和剥蚀、风霜的雕琢和磨炼,更像一面镜子,反射着时光的变迁与曾经的丰美,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唤起后人深沉的鸿泥之感。
——林遥《烽烟岔道》
“把北京这座城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北京城是美的,活的。
它庄重威严,灵巧俏皮,能哭会笑。有时候你喜欢它,但后发现,你就是它。”
——节选自《北京烟树》
笔触之外,
是北京古今交织的厚重文化;
字里行间,
是作家对北京城的涓涓情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春色今又春色!
走出房门,骑上单车,
站在作家们去过的地方,
亲身实践“公园二十分钟”的论调
或是步行在京郊寂静山野之间,
认真体会城区郊区的不同风貌,
这是春色赋予你的力量,
也是北京传递给你的真情。
出门,就现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