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鸭事件带来泼天流量,放弃英国留学的农场主二代:始料未及,也乐在其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俞倩玮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酝酿的是一次生产力的跃迁。
最好的青春,或许就是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像个女汉子开拖拉机,和工人一起撸起袖子干活,杭州萧山女孩卜逸阳,英语系毕业,放弃留学回家务农。接管爸爸的农场后,她引入了无人机和无人插秧机,吸引许多都市人来农场享受村趣。踏着互联网的浪潮,这个25岁姑娘正在乡野的土地上,创造出不同以往的丰收故事。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和卜逸阳类似的,还有钱塘医药港小镇的95后博士,全国仅16人获评的杭州特级导游,西湖区服务数字经济领域的“弄潮儿”……
青春的他们,正在努力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五四青年节,跟着潮新闻钱江晚报“五四,身边的新质新青年”专题,来看几位新质年轻人的故事。
第一篇走近因“萧山媒鸭”带来泼天流量的95后农场主二代卜姑娘。
“鸭子抓到一只归你,抓到两只和农场对半分!”今年3月,一条来自萧山农场的“抓鸭悬赏令”,集结了五湖四海的“武林高手”,也给新任农场主——1999年出生的萧山姑娘卜逸阳带来了“泼天”的人气。
“一到周末,就有人来农场休闲,春耕研学的学生也一批接着一批。”小卜说,从过年到现在,几乎没有歇过一天,“五一”假期同样忙忙忙。
作为“鸭子背后的女人”,小卜正踏着互联网的浪潮,在乡野的土地上创造出不同以往的丰收故事。
放弃留学,她选择回乡经营农场
这些天,小卜家的秧苗刚入田。每天清晨5点半,小卜起床,来到农场第一件事就是下地,看看秧苗的长势,再和工人们商量今天要干什么活。
图片
记者 俞倩玮 摄
今年春耕格外忙,抓鸭风波后,客流仍源源不断。小卜要一边管护幼苗,一边张罗前来休闲体验的客人。
农场里发生的这些改变,对于新任农场主小卜来说,多少有些始料未及。
3年前,学习英语专业的小卜大学毕业,手握英国几家大学的offer,准备进一步留学深造。一次暑期实践,她来到父亲的农场,原本要去留学的想法因此改变。
在年轻人的视角下,父亲的农场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引进智慧化农业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等等。
“这些事我还蛮想做的,我想给自己多一点的可能性。”小卜说。
一起毕业的同学大多成了英语老师或进外贸公司,小卜却没走寻常路,选择了回家经营农场,“我喜欢挑战新鲜事物,也吃得了苦。”
带着最简单的初衷,小卜从农场“小白”做起,从田间地头学起,每天跟着师傅“泡”在田里,从育苗、插秧到翻耕、收割,跟着水稻走完它的一生,也踏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学开叉车拖拉机,她喜欢脚踏泥土
小卜外表看起来文静,干起农活来风风火火,拖拉机开得也相当娴熟。
“拖拉机看起来很大,其实也不难学,老爸教了我两天就学会了,比考汽车驾照容易。”
图片
记者 俞倩玮 摄
“见过我平时生活和工作状态的人都觉得我反差很大。”小卜说,不干活的时候,她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喜欢拍照、探店、听Livehouse,但是到了田里,就变成了“女汉子”,撸起袖子就是干,夏天晒得黢黑,满脚踩的是泥,几乎没有一双鞋是干净的。
这些年,小卜不仅学会了开叉车、拖拉机,考出了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合格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等职业资格证,还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了浙江省农创客大培训、浙江省粮油全产业链高效研修班、杭州市萧山区综合种(养)殖高素质农民培训等课程。
图片
记者 俞倩玮 摄
如今,这个25岁的小姑娘已经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农作物植保员二级技师、萧山区技术能手、市级农作物植保员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她说,种田是一门有些变幻莫测的大学问,她还在努力学习中。
“今天甲鱼集体在田里晒背,看到人走过来,就一个一个扑通跳进水里,可有趣了。”带着记者下地的小卜,随口讲起田园趣事来,她真的很享受如今的田园生活。
有时候,小卜还会和同学分享绿油油的乡野风光,“他们很羡慕我,说我过的是‘向往的生活’。”
农耕确实辛苦,但亲眼见证水稻在自己的呵护下,从幼小的秧苗长成金灿灿的稻谷,那种成就感也是无法比拟的。
“我特别喜欢水稻生长的那种生命力,还有脚踏泥土的那种踏实感。”小卜说。
让农场更有年轻气息,她不断开拓创新
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小卜一直希望能让农场运营更有年轻的气息。
她先是帮农场的大米注册了“卜帆”牌大米的商标,更换了产品的包装,还申报了绿色食品。
后来,小卜开始帮忙在农场里养殖甲鱼,建起稻鳖共育模式。小卜说,大约有800亩地是稻鳖共育,水稻为甲鱼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甲鱼又能活化土壤,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现在,甲鱼年产有3万只左右。
“最大的目标还是希望我们的水稻能够种出更高的产量,这也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做的事情。”
这些年,小卜与高校、研究院合作,进行科研项目试验,一起探讨更高效的种田方式。她的英语专业也发挥了用处,去年,农场申报外国专家工作站需要联系外国的植保专家,凭借着流利的英语水平,小卜与专家交流起来很顺利。
“智慧化农业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借助科技的手段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小卜说,现在很多田地里的操作通过电脑程序就能完成,比如,在线上平台就能实时监测稻田里的虫情,也可以用手机直接控制农田水泵的开关。
图片
记者 俞倩玮 摄
小卜希望,能够在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开拓一些创新模式,比如农耕研学、农业知识科普等,这些也是她正在做的。
乘着互联网的浪潮,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各显其能,比如开一家乡村里的咖啡店,或是像小卜一样成为新农人。
“和我老爸这样的老农人比起来,我还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小卜还有个新想法,就是创建自己的账号,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