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20年,专注让“锂”想成真丨看见最美的你

图片
劳模名片
  李旭,现任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生产制造官。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开发及智能制造研究超过20年,曾参与国家部委及省市多个科研项目研发工作,多项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领导团队研发了正极材料制备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项目技术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4月,长沙市第二十二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李旭入选科技劳动模范名单。
图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通讯员 朱莉
  配料、烧结、粉碎、水洗压滤……走进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工厂,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全流程被1比1还原到了电脑里,已实现全部智能控制。
  “工作人员可在电脑前实时监测每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近日,作为巴斯夫杉杉首席生产制造官,李旭骄傲地告诉记者,巴斯夫杉杉今年已顺利完成全国几大主要基地的智能制造全面升级,这意味着锂电池生产制造已迈入更绿色、节能的“智能时代”。
  今年43岁的李旭,目前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倾注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相关领域,经历了从研发人员到生产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更深刻感受到了电池行业的风起云涌。“我一辈子就干这个了。”李旭说,这是一份自己热爱并为之自豪的职业,“期待未来,在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的版图中,我们能笑傲世界。”
突破锂电核心技术
  李旭与“锂”结缘,源自本科时期。“当时我专业就涉及锂电正极材料领域。”李旭介绍,从吉林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他一直从事锂电行业相关工作,直到2012年来到长沙,以研发人员身份入职巴斯夫杉杉,“一切仿佛水到渠成”。
  “研发工作时刻充满挑战。”2014年,李旭带领同事在攻克一项高振实密度、大粒径、单颗粒形高电压钴酸锂的制备技术时,项目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扩试实验室一线,加班成为常态。“没有一个人抱怨,所有人干劲十足,冲着一个共同目标,一定要攻克技术难关。”
  众人齐心,年底项目顺利结题。而他们攻克的这项技术,率先在全球突破钴酸锂的4.2V电压上限,实现4.4V钴酸锂产品的商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该制备技术后来获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材料发展浪潮澎湃,巴斯夫杉杉也成为李旭的研发“沃土”。“新产品或技术的诞生,需要时间孕育成熟,必须持之以恒、敢于创新、不断突破瓶颈。”在研发岗位的几年间,李旭组织或参与了实现高倍率钴酸锂材料产业化、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研发项目,多项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李旭也实现了家庭事业“开花结果”。“我现在已经是‘新长沙人’了。”他老家是河南襄城,如今定居长沙,儿女双全,“这里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材料科学的高校学科优势,也是锂电产业链发展的集中地,还是人气爆棚的网红城市,我很喜欢长沙。”
生产迈向数字化未来
  全密封生产线,车间看不到任何粉尘;机器全自动化生产,偶尔才有员工巡检、检测设备……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工厂内,锂电池三元材料数字化车间整洁有序,与传统尘土飞扬的车间大相径庭。
  “现在你看到的产线,已经历人力操作、半自动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四次迭代。”2018年,李旭从研发岗位转向了生产制造,如今已成为一名生产专家,“实验室研发是从无到有,而生产制造则是将设计变为现实,实现稳定量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离车间相隔一个走廊,是基地智能制造数字化中控中心,大屏幕上时刻滚动着产线各个工序的三维仿真场景。“这是我们生产制造的‘智慧大脑’。”李旭介绍,他们用数字孪生系统对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预测和优化,可以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分析,“一个车间的采集数据点位就有15万个,任何点位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中控平台反馈出来。”
  除了严格把控数据中枢反馈的数据,还要严格把关生产安全。“老百姓对电池安全性能很看重,在电池材料端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是微小的金属杂质含量,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李旭告诉记者,为确保电池材料尽可能减少金属杂质含量,杜绝热失控现象的产生,所有智能生产线对金属异物来源的控制都很苛刻,“一个微小设备部件的磨损,都有可能对产品体系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智能制造数字化项目今年全面上线后,李旭将更多精力花在技术突破以及处理各个环节的“疑难杂症”上。“生产制造如今是脑力活。”他表示,数字化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实现高效、精准、可追溯、灵活的智能化管理,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又能节能环保、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人均效率较之前提高了三倍。”
  生产制造也成为李旭创新的“良田”。他领导团队研发的正极材料制备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项目技术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其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制备过程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李旭申请国家专利5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7项。
对话
  记者:对行业未来,您有什么心愿?
  李旭: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电池行业前途可期,希望通过奋斗,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我们一直跑在最前方。
  记者:您自己有什么人生小目标吗?
  李旭:我是研究锂离子电池“科班出身”,这辈子可能就干这件事了。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猛增,锂电池应用越来越广,觉得自己也为人类环保和低碳未来做了一份贡献,希望锂电正极材料能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带去绿色、智能、安全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