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道河子机车库 致敬奔腾呼啸的“工业巨人”

□文/摄 本报记者 张雪地
蒸汽机车,曾经像巨人一样奔腾呼啸,充满了力量,给人以震撼。近日,当走入中东铁路建筑群——横道河子机车库时,记者对“工业巨人”有了具象化的理解。
图片
俯瞰机车库全貌。
从横道河子火车站往西北方向行进310米,就来到了横道河子机车库。大门左侧,一个扇形的机车库与记者遥遥相望。据了解,它于1903年修建,整个建筑平面呈扇形,外墙大部分采用清水砖墙砌筑,门立柱采用两道花岗岩石加固,装饰简洁朴实。檐口下用砖层层砌出锯齿状线脚,使立面产生较强的韵律感。机车库按照弧形排列,每扇门均是三角形山花拱门顶,15个拱门相连构成一道道起伏的波浪,山墙高低错落、塔柱林立,产生了极强的韵律感和优美的轮廓线。
众所周知,机车库当时是检修和存储机车的配套设施,为什么要在这里存储这么多的机车呢?
“这是因为横道河子西侧是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火车要想通过海拔较高的山岭就需要加挂一台机车,一台在前方牵引,另一台在后面助推,向西通过张广才岭后,在后面助推的机车再助推由西向东的火车通过张广才岭,到达横道河子站,每天往返就需要多台机车去助力。”中东铁路博物馆馆长王国栋说。
大院中央,是一个圆形转盘,它就是帮助机车调转方向的机车转盘。“当机车返回折返段,需要进入车库,就必须开到转盘上,然后机车转盘转动,对准15个库房的某一条进出铁轨,机车就可以直接开进去了,机车驶出折返段也是同样道理。”王国栋说。
在通往展馆的途中,一列前进型6924号蒸汽机车陈列在轨道上,它全长29180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是大同机车厂1981年生产的,机车编号为QJ6924,配置单位为松原大唐热电厂,于1999年退役。机车前面有“大干四化,立当先行”八个金色大字,机车库工作人员说:“这是铁路工人的心声,这些机车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力量。”
来到室内的蒸汽机车实物展区,三列蒸汽机车并排陈列。“这是上游0477号蒸汽机车,它的名字取自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台机车自1971年投入使用,到2009年停止运行,一共使用了38年,安全行驶85万公里,运输煤炭2600万吨。旁边这列是建设型8116号蒸汽机车,它是1987年大同机车厂生产的,配属单位为辽宁锦州华润电厂,2010年退役,这台机车取名建设型,寓意我们国家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而这台解放型886号蒸汽机车,曾在1949年12月,担任过牵引沈阳至长春区间毛主席专列的光荣任务,1950年11月,这台机车还在沈丹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运送物资,于2006年退役。”讲解员告诉记者,机车库旧址是一处十分难得的近代工业遗产,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
在蒸汽机车历史及仿真模型展区,“龙”号机车、“0”号机车、“毛泽东号”机车、“朱德号”机车、“野鸭号”机车、德国S3/6型机车、美国GS4型、克拉美型蒸汽机车、美国“大男孩”、日立型蒸汽机车10列世界著名蒸汽机车均以模型的方式陈列在此,这些机车按比例缩小制造而成,无论是材质、构造、零件都和真实机车一模一样,做工非常精细。
随后,记者来到了蒸汽机车配件及车厢展区,展厅内摆放了各类蒸汽机车的零部件,包括锅炉、汽机、车架和走行部以及煤水车五大部分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旁边都配有说明牌。
车厢展区里有三列不同的车厢,分别是P64K型铁路棚车、YZ22B型绿皮火车厢、亚细亚号客车厢(仿制),观众可以登上车厢拍照打卡、模拟司机驾驶。这样有趣的互动展馆,深受参观者的喜爱。而在中东铁路历史图片展区,展出的3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中东铁路建设、演变和发展历程,既让大家看到了中东铁路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让人们看到这条铁路在新中国所发生的质的变化与飞跃。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行驶在铁路上时,谁也不曾想到,它将引发一场工业革命,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机械化的动力时代。蒸汽机车,不仅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和象征,更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机。近200年的光阴逝去,吞云吐雾中,这一充满机械之美的庞然大物,成为人类工业历史的见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动力换型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蒸汽机车这个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工业印记,已经退出铁路运输的历史舞台,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走出室内展区,记者伫立在锈迹斑斑的蒸汽机旁,恰好不远处响起了火车出站的鸣笛声,好像是电力火车在对蒸汽机车“老前辈”们致意,它们继续为了自己的使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