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频发,这些公共卫生隐患需重视!

最近广东省多地连续多日暴雨。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都还将持续中到暴雨天气。暴雨过后,可能会存在一些我们容易忽略的公共卫生隐患,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那么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呢?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主任医师陈青松将就公共卫生隐患以及预防措施的相关问题一一解答。
暴雨过后的公共卫生隐患
当暴雨来袭,除了对基础设施和交通造成严重影响外,公共卫生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暴雨过后,我们尤其需要警惕和防范以下几个公共卫生隐患,以确保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全。
首先,暴雨天气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显著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水坑、积水区等地方可能会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地,潮湿的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而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也更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陈青松表示,这些细菌和病毒如果被人体吸入,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等。同时,高湿度环境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水肿,影响气道通畅,也为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图片
其次,暴雨过后,蚊虫等害虫的滋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陈青松指出,积水容易成为蚊虫、苍蝇等害虫的滋生场所。这些害虫叮咬人体后,不仅会造成皮肤创伤,还可能传播疾病,如登革热、乙型脑炎等。同时,蚊虫叮咬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感染。此外,暴雨还可能导致水源污染。暴雨不断,地表积水增多,可能导致下水道、河流、湖泊等水源被污染。这些污染可能来自于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田的农药、化肥等。当人们饮用或接触到这些污染的水源时,就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或其他环境污染性疾病。
图片
当然了,暴雨天气往往会导致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恶化。对此,陈青松解释,暴雨过后,城市环境通常会出现淤泥、垃圾堆积等现象,加之下水道、排水系统可能因为过载而失效,导致环境卫生恶化。这样的环境不利于个人和家庭卫生的保持,也容易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暴雨过后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针对暴雨过后可能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肠道或呼吸道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方面,保持个人卫生至关重要。减少与雨水污水的接触是第一步,尽量避免趟水行走,如必须出行,请穿戴胶靴等防水护品。勤洗手是另一个基本但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在接触污水、湿润环境后,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此外也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及时更换湿衣物,减少皮肤细菌滋生的机会。同时在暴雨后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尽量避免与已感染疾病的人接触。”陈青松补充道。
图片
另一方面,饮食安全也不可忽视。在陈青松看来,选择新鲜食材非常关键,要避免食用变质食品或生食,特别注意检查食物是否受到污水浸泡。关于饮用水安全,则要选择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源,如煮沸水或使用合格的过滤器。在处理蔬菜、水果等生食物时,务必彻底清洗食物,确保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此外,尽量避免在街边摊购买食品,选择正规、卫生的餐饮场所就餐,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除此之外,避免接触污染源也是一个好方法。那么如何更好地减少与污染源的接触呢?陈青松建议,第一要远离积水区域,尤其是不清洁的积水,以免接触潜在的病原体。第二,不要游泳或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洗浴,尽量避免接触受污染水源,以免感染疾病。在清理污水、垃圾等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时,务必穿戴好防护服和手套,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清洁更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陈青松认为,不仅要及时清理居住区域、工作区域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和污物,避免积水成灾,而且要定期对居住区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此外,可以通过清理室内外积水,来消除蚊虫滋生场所,预防虫媒疾病的发生。
图片
最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保障。陈青松强调,一方面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充足睡眠,因为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抵抗疾病。同时要进行适度锻炼,通过参加户外锻炼,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图片
总之,暴雨过后,让我们一起关注公共卫生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吴诗桐
通讯员: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