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开拓公路数字化的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俊昕

  1998年注定是申俊昕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功组建了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上首个专职软件开发组,并成为开发组的负责人。为了甩图板跟上全国CAD应用潮流,他的开发组向院领导立下军令状,“公路软件要做就做最好,云南院不会比任何院差!”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最前沿的Windows平台应用。图形平台和数据存储怎么解决?他带着组员回到母校桥梁CAD研究室,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一干就是15个昼夜,从开发工具、开发框架到核心平台选择等,逐一进行梳理,开发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图片
  回到院里,他带着大伙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因为团队人员有限,作为开发小组负责人,他事事身先士卒,带头构思开发文档、写代码、调试、测试……四个团队成员像马达一样不停运转,不知疲倦。他们哪里知道就在同期,日后火遍交通行业的“纬地道路CAD集成系统”也正在西北某地如火如荼地研发,历史就是这样,让人身在洪流中而不自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不到的时间,申俊昕团队就给院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一代的Windows专业设计软件摆在了设计人员面前:系统实现了公路工程平、纵、横可视化、智能化的设计,一键化的智能输出让设计人员赞不绝口。彻底让大家从伏案图板的繁重劳作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大幅提升了云南院CAD研发应用的整体水平,一跃而居全国前列!
图片
  几年后,他主持开发的“高原山区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获得了云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一等奖,该系统技术先进,架构合理,具有很高的易用性,投入使用多年以来,每每有人提起他为设计院公司的勘察设计生产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时,申俊昕总会想起大学毕业离校之际恩师送给他的那句话:“永远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和一股走在最前的勇气!”
精益求精苦钻研 心无旁骛攻难关
  作为桥梁设计人员,申俊昕在桥梁创新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他所负责的保腾高速公路龙江特大桥项目,是云南省第一座千米级悬索桥,是全国首次在强震山区修建千米级钢箱梁悬索桥,也是目前亚洲山区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该桥第一次在国内采用了钢箱加劲梁结构,由设计院公司和中交公路规划院联合设计,大桥主桥为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主桥跨径组成为320+1196+320=1836米。该种桥型及规模不仅在西部山区,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设计和施工也有不小的难度,无论是主梁吊装、锚碇开挖,还是钢结构现场焊接,无一不在挑战着设计团队。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申俊昕清楚地知道,特大桥设计经验的缺乏是云南院最大的弱点,复杂大桥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一开始,他就带领设计组成员到北京与合作方一起办公。整个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都在北京与合作方一起完成。他和队友在北京一待就是1年,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为了节约成本和方便工作,住的是就近最便宜的小旅馆。终于,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回报,经过一年多打磨出来的设计作品得到了全国专家的一致认可。让全国的专家们对云南院在特大复杂桥梁的设计能力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实现了云南省特大型复杂桥梁设计“零”的突破。
图片
  该桥的施工采用了国内最大的缆索吊装加劲梁施工方法,首创国内悬索桥强风化玄武岩地区大体积重力式锚碇开挖方案。随着工程的开工建设,在随后的后期服务期间,他抓住工地现场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多看、多想、多记录、多总结,坚持到工地现场了解并掌握真实情况,虚心听取大桥参建各方的反馈意见,及时对设计图纸进行解释、修改和完善。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十足的热情,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任劳任怨,现场工作中坚持底线和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积极主动配合和满足施工建设的要求,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设计经验为业主和施工单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现场问题,获得了业主和施工方的一致好评。
  龙江大桥始建于2011年8月5日,从接到设计任务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他已经和这座大桥再也分不开了。经过5年的建设,2016年4月底,龙江大桥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仪式,看到自己和同事9年辛勤工作的结晶变为现实,天堑变通途,设计、施工的好兄弟、好战友打电话来相互祝贺,他不禁热泪盈眶。龙江特大桥获得了公路交通设计项目一等奖;该桥的建设不仅具有多项技术突破,还实现了世界桥梁史上主缆架设的最快速度;该桥也入选了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成为了云南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建筑。
自主研发谋创新 核心技术握手中
  2016年,刚完成龙江大桥通车典礼的申俊昕又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公司综合发展规划,公司成立了技术研发部,旨在充分应用BIM技术革命性地提升传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方式和水平,同时满足建、管、养等各个阶段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需求。申俊昕凭借个人深厚的技术积累、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被委派为技术研发部部长,从此开启了公路工程BIM技术研发的新征程。
  那一时期,国内BIM系统研发几乎都是基于国外的BIM系统基础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搞二次开发似乎是不二之选。面对各种繁重的专业系统研发任务,对当时仅有十来个人的技术研发部来说,任务无比艰巨。“我们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的每一个引擎和平台,无不是自己的团队一行一行代码敲出来的”,回想起当年起步时的选择,申俊昕无不感慨,“今天看来,虽然这样做确实大大延长了开发周期,但它所换来的软件系统安全性以及补齐关键领域科技短板的价值远远超出这些付出。”
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基础平台开发工作就基本成型。经过三年的精心孕育和辛勤付出,2020年6月,“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1.0版本终于研发成功,正式上线面向全国发布。
  目前,申俊昕团队研发的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已经从1.0版本升级到1.6版本,该系统共包含总体设计子系统、路基路面子系统、桥梁子系统、涵洞子系统、隧道子系统、交安子系统、资料管理子系统、电子沙盘子系统、工程造价子系统、机电子系统、地质子系统等11个子系统。其架构特点是以电子沙盘为共享平台,以总体设计系统为主导,各专业子系统相互协同,所有系统均能一键出图,真正做到方案确定即设计完成,极大提高了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并为施工及运维阶段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该系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被赞誉为“公路设计行业真正需要的BIM”!设计院公司也被认定为交通运输部5个BIM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之一。
勇毅笃行铸匠魂 不负使命再出发
  2021年以来,以申俊昕名字命名的“云岭工匠申俊昕创新工作室”“交投工匠创新工作室”相继成立,现有团队成员41人。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研发团队充满活力、开拓创新、团结一心、共同奋战,在公路工程基于BIM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设计技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的BIM应用软件系统、道路气象的监控与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研发技术难题,完成了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交通信息建设平台以及交通气象“一张图”平台的研发及运维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兼具工程技术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BIM应用生态圈,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团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荣获“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称号。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申俊昕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作为组织上悉心培养的基层干部,在感恩的同时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会倍加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传承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动更多的科技人员一道,矢志报国、不负韶华,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图片
  云南网记者 孙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