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音乐人程璧携新作《肆意生长》来青分享音乐与文学

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日前,知名音乐人程璧的新作《肆意生长》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这是其首部人生随笔集。从故乡滨州小镇、到负笈北大、再到旅居东京,程璧用充满诗意的笔,回忆往昔时光里玉米地上的奔跑、聚光灯前的迷失、一次次隐忍中破土而出的坚持,以及一路走来良师益友的相携。从童年到为人妻母,从故乡到异乡,从校园到职场,在书中,程璧回溯成长中的拔节刹那,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感悟。
图片
程璧一路做音乐,如同其文学处女作的书名一样“肆意生长”:在25岁才学会了第一个吉他和弦,这个毕业于北大的山东姑娘在东京工作两年后依然辞职做音乐,“好像是在拿自己的短板谋生”,十余年间,她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高产、灵性诗意的音乐,成为中国当代民谣第三阶段“互联网新民谣”代表。5月1日,程璧做客方所青岛店,与岛城歌迷和书友们分享自己的音乐与文学之路,并在活动结束后,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专访。程璧表示,自己的成长历程也许可以让很多想要从事艺术行业、又因种种困难望而却步的人,看到一种可行性。
程璧小时候生活在山东滨州的乡村,从奶奶那里得到最初的文学启蒙。“我奶奶是一个读书认字的大家闺秀,生于1924年。她生活的环境是北方的农村,周围无人识字,所以我的童年是很有冲突感的。有这样一位书香门第式的奶奶,又有了在田野里生活的那种野性奔放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童年很有意思。”程璧坦言,她的诗性更多来自家庭的传承,文艺气质浓厚的奶奶对她影响深远,“她是我的对于美的启蒙,对于文字的启蒙。”
图片
在书香家庭中成长,程璧说从小奶奶就教她读《诗经》,也总看到爸爸随时随地读诗,诗歌成为她对话自然、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一路肆意生长着,程璧成为学霸,从小镇走出来,考上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又考入北大,从北大日语系毕业后,去了日本工作和生活。两年后一个转身,她以一把吉他、一支笔开启了音乐人的绚丽生涯:出道10余年,一年一张专辑,音乐作品全网播放突破10亿次!乐评人郭小寒在《沙沙生长: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中将中国当代民谣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老狼、朴树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二是以野孩子、周云蓬为代表的城市民谣,三是以马頔、程璧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民谣。
在《肆意生长》这本书中,程璧用充满诗意的笔,回忆往昔时光里玉米地上的奔跑、聚光灯前的迷失、一次次隐忍中破土而出的坚持,以及一路走来良师益友的相携,对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好像梳理了一下我这十年做音乐的经历,而且不仅仅这十年,可以说从我的童年开始,为什么自己会长成这个样子,什么时候察觉到自己做这件事情是最舒服的、最快乐的,这些心路历程,我以前没有梳理过,就好像是一棵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是不自知的,我自己这一路上也是不自知的。写这本书,好像自己跳出来再回看自己这一路,有一种挺神奇的感觉。”
图片
程璧是懂文字的歌者,也是写旋律的诗人。程璧说,自己的音乐灵感都是因为诗歌。“我就是喜欢读诗,那些诗那么好,让我想唱,然后它就真的给了我旋律的灵感,我只不过是记录下来,然后把它唱出来了而已,”程璧表示,“我们汉语是四声,它是有平仄的,本身是有一点点旋律在里面。所以外国人听我们讲汉语,有的时候就好像在唱歌,尤其是粤语,它是九声,所以粤语读诗会更加好听。我就是把这些隐藏在我们语言里的旋律线,用一些和弦、声调把它整理进一首歌,让它更加悦耳,更加像一首歌。”
程璧坦言,音乐只是自己的一个决定,一种舒服的表达方式,从来不是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读那些诗,我可能不会成为一个音乐人。对我来说,音乐从来不是梦想,它没有那么重要,没有重要到要靠梦想来支撑。它只是我的一个决定,是我最舒服的表达方式,就好像是我的第四门外语一样。我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读诗,然后把它唱出来而已。”于是,程璧的音乐创作中从未遇到过瓶颈,因为她有感而发的创作状态,“因为读诗有了创作的灵感,就写下来。没有灵感就不写歌。”
图片
谈及诗与歌的关系,程璧说自己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回看一下《诗经》就知道了,《诗经》本身不是诗,而是歌谣。只不过古人没有记谱的方式,旋律没有保存下来,只留下了文字,变成了《诗经》。所以诗和歌的关系,我们从先祖那里就可以得到答案,它本来就是不分家的。”
程璧坦言,自己是在25岁的时候才学会了第一个吉他和弦,大学专业与音乐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对我来说,做音乐就好像是在拿自己的短板谋生。”她剖析自己成长的历程,给一些人提供不同的生活视角、成长视角,也是告诉很多有音乐梦想的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所学的专业和艺术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你创作表达。那些我们熟悉的诗人,海子、顾城、北岛,他们没有一个是读过中文系的。像那些歌者,我们的祖先,他们唱《诗经》的时候,《诗经》就是歌谣,他们也没有上过一天音乐课。所以我经常说,歌唱原本就应该是人类的本能。”
图片
谈及做音乐的初衷,程璧表示,出发点完全不是“我好想站到舞台上闪闪发光,我好想被好多人围绕着”的光鲜感,“我想做音乐,就是因为我拿起吉他了,写出旋律了,这些歌不录出来好浪费呀。我不能把它们就放一边,因为我自己写的也没有人唱,那我就自己唱吧。就这样,自然而然走上了创作、录歌、发行这样一个流程里,很快第一张专辑《诗遇上歌》2014 年在网上被大家听到了,也是非常的幸运。”此后,程璧以一年一张专辑的高产频次发歌,她说:“我的手机备忘录里一年可能有100首,旋律素材多的是,只不过我把一些适合的放在一起的整理出来而已。”
“半路出家”的程璧25 岁才开始写歌,她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也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走法,“我从来不用乐理写歌,而是用感觉来写歌。我弹着吉他写旋律,从来不记谱,就是用手机录下来,”程璧认为,感觉很重要,敏感是天赋,基因里有解释。她也鼓励大家都去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我觉得每一个生命的诞生,植物也好,动物也好,我们人类也好,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它不会造完全同样的两个事情,不像人类造杯子为了流水线方便,会造成一模一样的两个杯子,任何生命一定有区别于其他的地方。所以我说每个人生来都是自带天赋的,那个天赋不一定是艺术天赋,造飞机是天赋,科学家也是天赋,你只要找到它,把它放大。”
图片
当前社会复杂多变,诱惑很多,人们的欲望也很多,程璧认为,人应该“多往自己内心去看,不去和他人做比较”,“往自己内心看的时候不是内耗,而是诚实的面对自己。你最想做什么事情,你什么事情做起来最起劲,然后就慢慢地靠近。当你真正找到了你的天赋所在,你的擅长的点,那些事物也会随之而来。”在东方古典美学和现代生活的碰撞中,程璧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赋诗以歌,在低吟浅唱中找寻美的韵律。人生恰如四季,在荏苒之间肆意生长。
采访的最后,程璧谈到对青岛的印象和感受时说:“青岛有山有海,是一个特别适合生活、适合创作的地方。因为自然天然的会让人有治愈感,天然的让人更加关注世界本身,关注自己本身。它是更超脱的,更有艺术精神的。中国的艺术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老庄,老庄艺术就是来于自然,道法自然,所以青岛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作的地方。我很希望有机会能够在这里小住一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