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胖猫跳江自杀背后,我们为什么会被爱情操控?为什么有人会溺死在感情中

这几天,“21岁重庆男子跳江”事件给原本热闹的五一假期又添了一把火。网友越扒整件事情的内核,内心深处的愤怒与无奈就越按捺不住,对男方的同情和对女方的讨伐交杂着甚嚣尘上。在这件事情被发酵热议,被舆论裹挟着向前汹涌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跳脱出来,看一看这件事情背后被我们忽略的那些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故事的男主是湖南人,今年21岁,具有较高的游戏天赋,生前是一名游戏代练,他给自己的游戏id起名叫“胖猫”,大家也都称呼他为胖猫。
图片
“胖猫”游戏页面截图
因为年龄小,胖猫并没有怎么谈过恋爱。在网上认识了女主谭某(28岁),重庆人。谭某经常穿梭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寻找哄骗各种小男孩当自己的工具人,给自己上心。
在遇到胖猫之后,女方经常给男方发照片,打语音,导致胖猫对女方越陷越深,两人陷入了网恋。奔现后,胖猫坚定谭某就是自己以后要娶的人,对谭某加倍好。谭某也借此问胖猫要这要那,日常PUA。谭某表达自己想要开花店还差十万,胖猫也是二话不说直接转过去。
后面,胖猫不顾家人反对,飞到重庆表示愿意当上门女婿。但到重庆之后,谭某拒绝胖猫住进自己家(之前谭某说胖猫来重庆后住自己家),让胖猫先在外面租个房子。
之后胖猫每天就窝在自己的出租屋里,24小时随叫随到当陪玩,这几年也辛苦存了一些钱,一度打游戏打到吐血,而胖猫为了省钱,吐血不去医院看,每顿外卖只点十块钱左右的,不是不想吃更便宜的,而是最便宜的就是十元。对自己苛刻,但对女方极其大方,自己省吃俭用给女方转账达51万。
图片
胖猫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女方四月份开始闹分手,胖猫一直苦苦挽回,无果。于是选择4月11号跳江,跳江前七小时转了六点六万块钱给女方,想要挽回这段感情。跳江前一小时还给女主花店下单780块钱的花。女主视而不见,一直不回信息。最后,绝望的胖猫从重庆长江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一、当代社会年轻人的爱情还纯粹吗?
网上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女方只认钱,不认感情,是个骗子;二是男方陷在爱情里太深,以至于没有自我,“恋爱脑”;三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还有纯粹的爱情吗?纯爱真的不可能吗?爱情必须要与物质挂钩吗?
在当代社会,好像我们提爱情,就不得不提到金钱,仿佛爱情和金钱是相生相伴的两个事物,失去其中一个,另一个就很难存在。男方给女方花钱,有人会说,这个女的一定是看上这个男的钱了;男方不给女方花钱,又有人会说,这个男的小气,根本没把女方和这段感情当回事。年轻人一边高唱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边又陷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的思维陷阱里。现在年轻人所追求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该如何看待爱情这个事物?
其实,爱情本身并不复杂,它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人有七情六欲,产生爱情再正常不过。但,现在的问题是,爱情越来越被外界的东西所定义、束缚和裹挟。
图片
胖猫和谭某的聊天记录
举个典型的例子,二十年前,琼瑶剧深受追捧,奉行的“恋爱大过天,有情饮水饱”的爱情观念曾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落泪。但到今日,琼瑶剧为什么越来越遭到年轻人的反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光有爱情,不讲物质逐渐行不通了。你说你爱我,但是没有房子,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我凭什么要跟着你?王宝钏为了薛平贵,放弃显赫的身世,苦住寒窑十八载,天天挖野菜充饥,这样的“爱情故事”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更像是“鬼故事”,他们除了嘲讽一句“脑子有病”,不会再有什么其他的表达。
所以,恋爱不再只是所谓的“看感觉”,“一见钟情”,也不是仅仅只围绕着两性及其文化打转,爱情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年龄,是原生家庭的差别,甚至还有种族和阶层差异等等。即使当初确实是因为爱所激发的那种激情走到一起,在一起了一段时间,你还是要面对“钱”这个问题——真正在一起,结婚之后住哪?有小孩之后家庭花销该怎么分配?等等等等,都直指“物质”这个层面。所以只讲爱情,不讲物质,很多时候都是天马行空,海市蜃楼罢了。
那我们就要问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会如此看重“钱”这个因素呢?或者说,纯粹的爱情为什么越来越难得呢?其实这和我们当今社会流动变慢,阶层固化有很大的原因。当今社会文凭膨胀,学历贬值,但就业市场的竞争却日益加剧,消费水平也日益走高。这就意味着即使又很亮眼的学历也可能难以转化成高收入,也难以在就业市场上占据塔尖的位置,没有高收入,就很难获取有质量的生活。而且现在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剧增,今天还在上班,很有可能明天就下岗,在这种环境中淘洗的年轻人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钱成了越来越稀缺的东西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说:“只有考上大学,你才能出人头地”,但是到底是考上好的大学是出人头地,还是找到一个好工作是出人头地呢?或者说,只考上好大学,但没有找到一个高收入的工作,真的算是实现了社会流动了吗?所以,当今教育的逻辑闭环是,考上好大学,才有机会找到好工作,也就是会有高收入,只有实现财富积累,才能托举你实现阶层跨越。但现在,考上好大学和高收入已经无法画上等号了。当学历变现变得越来越难,钱就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重要。
图片
我们不妨把视线放在周围,名校毕业月薪五六千的例子不在少数,当满足自己的温饱都很勉强的时候,你跟我谈爱情,我只会觉得你在耍流氓。我们换个情境思考一下,如果社会流动变得容易,学历或者劳动力很容易变现,钱不再稀缺,我们相爱可能就会少了很多因素的考量,只是因为我们彼此对对方有好感,或许爱情就可以变得纯粹一些。
如果我们上升到比较高的一个视角,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的观点,那就是现代人的理想爱情是既想要缘分婚姻模式中的长久稳定以及家庭利益至上(要钱),又想要爱情婚姻模式中的激情浪漫以及个体幸福至上(要爱)。同时追求两个极端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恋爱很难,不太会维系亲密关系。
那说到这就有人要问了,胖猫应该不缺物质基础,21岁就有了几十万的存款,那为什么最后还会“溺死”在爱情里呢?
二、感情越来越像银行或是交易?会透支也会破产?
这里我们就要引入“情感银行”这个概念了。
这是我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当代人的感情,不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等等,都越来越像是一个银行。我们对别人好,其实就是在不断储蓄金钱的一个过程。你对别人好,自然就希望别人对你好,也就是给你利息,这样,我们的储蓄才是有意义,是正向的。如果你一味的付出,一味的存钱,但是对方不仅不给你利息,还侵占了你的财产,这样的储蓄迟早有一天会断裂。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感情的付出看成是一种投资或交易。你觉得这个产品很有前景,也就是说,你觉得你们俩会有未来,你就使劲往里砸钱,双向的奔赴是,这个产品确实带给你丰富的收益,你俩最后走到了一起。但也有可能,钱都打了水漂,宣告破产。就像胖猫一样,这种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有的人会精神失常,有的人甚至会轻生。
图片
其实大家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我上面的分析都是运用经济学的思想,即感情是需要交易成本的,当然,这种想法极其理性。如果说爱情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事情,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或许就少了很多的弯路,甚至是悲剧。但问题就在于,感情,或者说爱情,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而且是感情双方都具有主观性的事情。不会因为一方的感情而决定这段关系——即我爱你,但你不爱我,那这段关系依然不会建立。
站在胖猫的角度,会认为我投入的越多,对方就会对我回心转意,真正地爱上我。胖猫选择加大自己在感情中的投入是他的主观选择,他认为女方会对他回心转意也是基于对方也是主观的,是一个具有主观情感的人,既不是木头也不是石头,她是会被自己感动的这样一个逻辑,从而选择不断付出。但他恰恰忽略了,正因为对方也具有主观性,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女方也可以选择自己要不要接受他,和他一起走下去。很显然,女方并没有接受他。当然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女方是不是在玩弄感情等等,我们只单纯讨论这件事。
而这件事情之所以会以悲剧收尾,胖猫之所以选择自杀,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被淹没的沉没成本。是的,感情也有沉没成本。在已经转了51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个沉没成本有多大。而且在相处的过程中,男方一直还在不断提供情绪价值,情感支持等等,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当情感中的沉没成本越大,付出的一方就难以抽离,因为一旦抽离,就意味着先前的付出付诸东流,从而只能继续加大自己的成本投入,或金钱,或时间,或情绪价值等等,而一旦最后结果宣告失败,无疑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打了水漂,就像是一直买的股票破产,这种对心理和精神上的打击是巨大的,就会有一些人想不开从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舔狗”,或者是“恋爱脑”,其实成为“舔狗”或“恋爱脑”,除了真的对爱情的渴望外,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要么我坚信我的付出会换来对方的回心转意,要么是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了太多了,沉没成本太大,很难抽离出去,只能继续付出,当“舔狗”,从而不让自己的成本打水漂。
图片
三、我们可以脱离感情生存吗?
有人会说,现在维持关系,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太难了,又很耗费自己的心力,那我可以脱离感情生存吗?
我的答案是,或许可以,但是可能性不太大。
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讲“人情”。在之前的农业社会中,“熟人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一个描述,彼此都认识,都相熟,人情在熟人社会达到了顶峰。即使现在,“陌生人社会”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脱离“情”而存在。
因为有关系就有“情”,“情”是通过关系存在、流动和互动的。在家里,我们有亲情,这自不必说,在学校,有同学和师生情,在单位,同事之间再陌生,也是有一层“同事”这层关系在的,那么在工作中就免不了要互动,要讲人情世故。
所以,当一个人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丛”时,就意味着要建立不同的关系,“情”就会在关系网上产生。脱离了“情”,也就是不建立任何关系网,那这样真的可以在社会上走得长远吗?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性死亡”对一个人的打击才会巨大。我们经常说,对一个坏人最好的惩罚就是网暴,让他(她)社会性死亡,因为一旦社会性死亡,也就是切断了他(她)所有关系网建立的可能性,他(她)就会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不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们说想要脱离感情,遗世独立,更多只是当代年轻人在繁琐复杂的关系互动中,人情和耐心逐渐被耗尽和透支,情感银行趋于解体下,一种无奈地吐槽和抱怨。但回到现实,我们依旧要在关系网中被浸泡和打磨。
图片
其实,胖猫跳江事件后,网上很多人说,“爱人一定要先爱己”,或许,这算是我们在无数种关系交织的情感网络中能够减少自己被情感束缚住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了吧。遇到让自己犹疑、烦心和难受的关系时,多想想自己,敢于及时止损,减少沉没成本,或许就会活得更自由,更自在。
毕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后两句是,“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