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梧桐深处演绎“万蛹化蝶” | 向野而生 · 假日文旅新体验

图片
“五一”假期,愚园路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消费。长宁区首次与云南金平县合作,未来几天将在开放式街区愚园路举办蝴蝶展示活动。
枯叶蛱蝶羽化时,大约是凌晨4点半。杨镇文把旧报纸折成三角形,将蝴蝶从收纳箱里抓出来,轻轻放进三角纸袋。他是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蝴蝶谷博物馆馆长。昨晚,杨镇文和团队带着蝴蝶卵、幼虫、蛹及成虫“一大家子”,共计12个品种1万只左右,驱车2560公里来到上海。
这是长宁区首次与云南金平县合作,在开放式街区愚园路举办蝴蝶展示活动。项目执行手册上,每一步都对应着时限:2小时内搭建围挡;12小时完成大棚及门头装置搭建……
为何大费周章,把真蝴蝶请到上海市中心?长宁区合作交流办副科长车海明说,云南“野”蝴蝶和“网红”小马路,这一对看似反差强烈的组合是探索乡村振兴和文商旅融合的新尝试,“一来是让对口协作地区优质的文旅资源走进长宁,吸引人们去旅游从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二者,活动能带动小马路上的人流,对公众进行科普还能反哺消费。蝴蝶谷的真蝴蝶来访,算得上弹眼落睛。”
蝴蝶“奶爸”
在中国·红河蝴蝶谷,杨镇文被当地人称为“蝴蝶奶爸”。沪滇这一路,“一大家子”来得不容易。一辆卡车装着搭大棚用的部分硬件设施、植物、蝴蝶的饲料等,一辆商务车,杨镇文以及伺候蝴蝶的“四人组”就在这辆车上。每到一个服务区,“四人组”第一件事就是把车上的蝴蝶幼虫和蛹搬下来,喂食并观察有没有羽化的蝴蝶。
“蝴蝶比我们先吃。”杨镇文说。玻璃瓶里装着卵和幼虫。收纳箱里,铁丝隔出一个个“房间”,蝴蝶蛹有尾钩,挂在毛巾上,不同的种挂在不同的“房间”里。
服务区的绿化带边上,这“一大家子”列队齐整,“嗷嗷待哺”。金平县蝴蝶专家朱贵平是“四人组”之一,轮到他喂饭,他先把手消毒,接着更换幼虫吃剩的残叶。“每种蝴蝶吃得不一样,比如青斑蝶幼虫爱吃南山藤。叶片是我们从蝴蝶谷带来的,放在保鲜膜里,一路投喂。”成虫(蝴蝶)主要吃营养液,这是蝴蝶研究专家和当地村民花了6年时间研发制作而成。杨镇文说,和幼虫阶段不同,一旦羽化成蝶之后,蝴蝶主要以花蜜或腐烂物的汁液为食。
“四人组”用的是轮班制,24小时照顾蝴蝶。一旦破茧,收纳箱狭小的空间可能会把蝴蝶的翅膀折断,这时“奶爸们”就让蝴蝶换个地方舒展翅膀。
昨天,一只枯叶蛱蝶的蛹颜色变深了。4小时后,它羽化了。这样的时刻尽管已看过很多遍,杨镇文依然惊喜,还录了视频。“羽化一般都会在特别安静的时候,凌晨居多。”
此番“来访”的蝴蝶都是饲养蝶。他解释:“蝴蝶谷里的部分蝴蝶是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即便不受保护,我们也不能对蝴蝶谷本身生态造成干扰。所以带来饲养蝶,覆盖了从蝴蝶卵到成虫的所有阶段。”
蝴蝶“效应”
蝴蝶展计划在愚园路创邑园区门前的大草坪举办。为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将搭建一座羽化暖房,让市民游客近距离见证梧桐深处“万蛹化蝶”的时刻。
蝴蝶很美,是视觉上的一场盛宴。上海动物园高级工程师、蝴蝶专家陈志兵告诉记者,此次“来访”蝴蝶的12个品种,上海本地只有美凤蝶、柑橘凤蝶、碧凤蝶、金斑蝶四种。“因而要确保‘来访’蝴蝶不破坏本地生态环境平衡,本地物种遗传多样性不受到干扰。”杨镇文说,活动结束后,蝴蝶都将回家。在暖房搭建过程中,会与活动承办方创邑进行全程指导、沟通,随时调整。
这场跨越千里的活动背后,是一本乡村振兴和促进文商旅融合的“长远账”。
比如“蝴蝶效应”。据长宁区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金平县滮水岩村举办了首届“中国·红河蝴蝶谷艺术节”,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蝴蝶谷—滮水岩景区”也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是用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不断加快的生动案例。”车海明表示,此次区域重点企业携程计划在蝴蝶谷区域推进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中国·红河蝴蝶谷所在的金平县马鞍底乡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区域,需要更优质的旅游配套设施。我们希望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引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对于愚园路而言,这也是一次机会难得的“破圈”。创邑相关负责人表示,愚园路不只有咖啡店和打卡点,也有“野趣”。“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小马路变得更丰富、生动,让人们流连忘返,把流量转化成留量。”
  作者:苏展
文:苏展图:张伊辰编辑:傅璐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