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累计投入超2亿元建设红色纪念馆,让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是东平县接山镇山神庙村,这里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请大家跟我一起聆听革命故事,触摸山神庙村的红色文脉。”5月1日,山神庙115师后方医院挤满了前来参观的学生。
图片
山神庙村地处偏远山区,在战争年代,这里曾是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的后方医院。如今这里投入5000万元,建成红色教育基地。
“基地占地50余亩,共规划建设了14套主题院落,集教育、研学、旅游为一体。通过《红色山神庙》影视放映、后方医院手术室、支前工坊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再现了当年军民一家,同心抗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接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圳说。
图片
东平是革命老区,拥有万里故居、东平县工委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一方红色热土。
如何做好红色革命设施保护和发挥作用成为东平县关注的重点工作。“红色保护与传承永不停步。近年来,我们从建好红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整合全县红色资源,打造红色阵地平台,弘扬英烈精神,扎实推进‘英雄城市’建设。”东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曙光说。
尽管东平县并不富有,但是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先后投入2亿元提升革命教育阵地。
图片
走进投资3000万元新建成的东平革命纪念馆,这里通过智能技术把实物史料转化为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下午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晚上走着就能去大宋不夜城领略千年文化之美。这次东平之行,不虚此行。”来自的济南的游客孙科强说。
近年来,东平文旅火爆“出圈”,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整合红色景点资源,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产业,探索实施“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家门口”的红色旅游片区,全年接待13万余人次。
“山水之间红相连。我们开发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串珠成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历史场景,传唱着英勇的事迹,让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乔曙光说。
图片
弘扬红色文化需要讲好红色故事。东平县打造“红动东原”宣传教育品牌,全力办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发动全县群众、机关干部、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水平好的选手,挖掘了一批感染人、激励人的红色故事。
解说员赵建慧已经在东平县工委纪念馆工作了四年,每天为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解红色故事。“五一期间一天七八场次,200多人参观学习,作为基层解说员,让更多人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既忙碌又幸福。”赵建慧说。
在东平县,传承红色文化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自发行为。东平龙泉红色记忆馆负责人许洪胜自费投资近120余万元,设计建设了红色记忆馆。记忆馆展陈丰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到访。
图片
“红色记忆馆有助于我们传承红色精神,留住历史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许洪胜说,他将进一步完善记忆馆建设,系统挖掘整理更多红色历史故事,为不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出贡献。
红色基因永续相传,2019年以来,东平参军入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近2000人。全县有511名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兵支书117人,走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全县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支部书记”中,兵支书有5名。50名优秀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兵支书进入东平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人才库………
“东平红色资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举好旗帜走好路,我们将充分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带领东平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图强,建设一个红色底蕴深厚、绿色产业兴旺、人民幸福满满的新东平。”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表示。(大众报业大众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杜川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