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荐读|江弱水《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关于“五四”,我们最绕不开,同时也最熟悉的一个名字或许还要数“鲁迅”。学者许子东说:“鲁迅是一座山。”这座山,高大、幽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研究者。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研究者,入山路径不同,欣赏到的风景殊异,挖掘到的宝藏也各不相同。
在《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中,浙江大学文学教授江弱水从文本出发,从《呐喊》到《彷徨》,从《朝花夕拾》到《故事新编》,从现代散文诗《野草》到鲁迅的旧体诗,将交织在一起的话语困境与生命困境抽丝剥茧,贯穿了对鲁迅的现代性写作与现代意识的关切。
书封:《天上深渊:鲁迅十二论》 江弱水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上深渊》以《〈呐喊·自序〉片论》开篇,探讨了鲁迅形成其国民性批判的思想脉络,辨认了其历史地依托于西方近代的观念体系的烙印。在鲁迅那里,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一种叙述、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但鲁迅的启蒙话语与宏大叙事仍然保持有一定距离,他从意义的追寻与建构出发,最终回到了个体存在本身,“具体到小说的写作,即使是对华老栓、单四嫂子和闰土,那些难以赋予其生存以宏大意义的人们,他的同情并没有片刻停止。”这才是鲁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
第二章论《离婚》,揭示了一个被祥林嫂深深遮蔽的刁蛮泼辣的爱姑,清理了对爱姑形象的理解中所受到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宰制,也展现了鲁迅以一贯的信念和主张而发表的启蒙论述所存在的裂缝。在开篇,江弱水就指出:“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第一篇是《祝福》,最后一篇是《离婚》。分处首尾的两篇小说,同样以女性为中心形象,受到的关注却大相径庭。不幸的祥林嫂已然成为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重束缚的旧中国女性的代表,而刁蛮泼辣的爱姑却被深深遮蔽,被绝大多数人遗忘,仅在边缘化的语境中被少数人谈论。”
除了提供新见之外,这本书提供了解读鲁迅的新路径。如第三章详细分析了《野草》那种“言无言”的悖论式写作,如何实现一种“非故事的故事”和“反叙事的叙事”,归根结底在于作者主体的分裂与流动,造成了话语的支离与乖悖。为晦涩难懂的《野草》的解读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读法。又如第四、五章论《野草》的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第七、八两章论《故事新编》的后现代议题与生态学思想,也是发人之所未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垚仟 
(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