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反诈青年民警的成长之路:从“全警反诈”到“全社会反诈”

图片
2008年的刑侦支队反侵财大队主要面对的还是入民宅案件和抢劫案件等实体犯罪,那时刚刚成为刑警的胡巧悦,每天就是跟着师傅东奔西跑调查案件,苦练刑侦业务的基本功。灵活的头脑让他很快“上手”,有幸参与了多起专案,渐渐有了几分“老刑警”的风范,也正是在那时他第一次见识了电信诈骗的危害与打击之难。
2008年8月,浦东新区发生了一起“假冒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30万元的案值可谓是一笔巨款。胡巧悦受命侦办该案,这是他第一次全程参与此类非接触犯罪的侦办,也是他成为刑警后第一次真正的“碰壁”。
白天跑银行查账、晚上制表梳理……那时电诈犯罪刚刚起步,成熟的反诈机制尚未形成,一切都只能靠民警手动查找比对,数天的“白+黑”好不容易摸到了犯罪分子的些许踪影,迎接胡巧悦的又是转战全国各地、为期一个多月的长期出差任务。即便如此,“大鱼”还是没入网,最终只抓到了四名负责转账的“小虾米”。
初逢电诈,让胡巧悦对于这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有全新的感触。虽然彼时犯罪分子只是简单的卡卡转账“洗钱”,但由于缺乏警银间的协同合作机制,警方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却只收获了零星的证据,追赃挽损更是无从谈起。当时,胡巧悦就想着能有一个集约式的平台统合证据收集、及时止付和追赃挽损工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虚拟社交、电子支付开始普及,人们的生活演变成了现实与虚拟的二元化世界。相应的传统犯罪案件大幅下降,电信诈骗则升级为电信网络诈骗,渐渐地,非接触类犯罪成为了“主流”。随着国内打击力度的加大,电诈窝点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又开始从国内转移向境外。
2018年,胡巧悦第一次执行出境打击任务,他亲眼见证了境外那些所谓电诈园区,其实就是一座座“监狱”。在里面,那些在虚拟世界中假扮着“高富帅”“白富美”的诈骗分子,只是犯罪头目控制的“囚徒”,反诈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几个月后,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蓝天行动”的反诈打击大网缓缓铺开,一场酝酿已久的集中收网行动蓄势待发。胡巧悦临危受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警力全面开展收网,将200余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之后的20多天里,胡巧悦完成了117份案卷的复核工作,揉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他既如释重负又感任重道远。
图片
胡巧悦的第一个“得意门生”蒋旭晨也在此时入门。同样交警出身的“小蒋”对刑侦有点陌生,便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默默锤炼着自身的反诈技能。直到后来,江镇地区发生一起案值483万元的电诈案件。蒋旭晨花费足足3个多月,一追到底将参与转账洗钱的“水房”分子全部挖了出来。在他的“精确指导”下,26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犯罪分子全部落网。从此,一鸣惊人的“小蒋”终于“出师”了,开始独当一面,成了众人口中的“蒋师兄”。
2019年初,浦东公安分局开始尝试组建一支专业反诈队伍,“老刑侦”胡巧悦带着“蒋师兄”当仁不让成为了这支专业队伍中的一份子。资金流分析、网络流解析、各种数据汇总……从此,师徒二人开始在这个二元化的世界中并肩攻坚克难。
2019年下半年,浦东公安分局反诈打击专班正式成立。当时,一大批来自各个部门的“小白”加入其中,大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什么经验的新警,而胡巧悦也就此收下了第二位“得意门生”胡正浩。
图片
同是交警出身的新警胡正浩在一开始便展现了惊人的天赋。胡巧悦带着胡正浩对上级交办的12起专案进行研判分析,很快锁定了其中8起的犯罪嫌疑人信息,甚至其中有1起胡巧悦只是说了个大概,胡正浩竟然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用思维导图将案件的细枝末节全部完整呈现了出来。
2020年初,胡正浩这个“好苗子”被推荐到公安部反诈研判部门锻炼进修。学成归来后,坐得住、找得到的小胡收获了“首席研判员”的美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杀猪盘”崛起到“刷单”“冒充客服”抬头,再到“冒充公检法”重现,诈骗分子不断转移 “阵地”,国家层面的打击防范也在“迭代升级”,境外呼入电话受到大幅限制,“断卡”行动更是阻断了诈骗分子“洗钱”的渠道。2024年初,诈骗分子开始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群体。跑一次银行帮忙取钱,便能赚取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佣金,如此低成本高回报的诱惑,驱使着部分大学生实施“帮信”犯罪行为。胡巧悦师徒三人再度携手,师傅胡巧悦坐镇指挥,“首席研判员” 胡正浩锁定对方踪迹,“蒋师兄”出差抓捕,将这伙潜藏于外地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近年来,随着浦东公安分局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反诈中心并在各街镇建立分中心,宣告着反诈工作正式升级为打、防、阻、管、宣、治“六位一体”的全新模式,从“全警反诈”向“全社会反诈”的格局迈进。
胡巧悦师徒三人作为人民警察、作为青年刑警,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齐心聚力携手反诈。在浦东公安,还将有更多青年民警,将和他们一样,踏足更广阔的平台,迎头痛击电诈犯罪,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