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吾国丨点亮中国“慧眼” 85岁的他走出两个“不停歇”

在2023年夏季河北省防汛救灾中,有一颗名叫“珞珈二号”的雷达卫星立下奇功。通过它拍摄的雷达图像,水利部门发现了决堤的隐患,6000多名群众因此得到了安全转移,转危为安。
图片
这颗卫星正是本期《吾家吾国》要探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和遥感学家李德仁带领的团队研发的。李德仁已经85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他常用“不停歇地思考”“不停歇地创新”来形容自己走过的历程,而他目前从事的科研项目正在成为大国争相抢占的竞争热点。
武汉大学的实验室中,李德仁兴致勃勃地向主持人王宁介绍“东方慧眼”的计划。2023年,他提出要将各类卫星组网,实现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由此“东方慧眼”星座项目启动,按照李德仁的计划,到2030年,整个星座在轨200多颗卫星,实现天地网络互联
图片
李德仁:“东方慧眼”就是由中国人发到天上去的智慧的眼睛,东方慧眼的基础是我们去年发射的“珞珈三号01星”,是全球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卫星。这是我们这个卫星拍到的世界上最高的哈利法塔,这样的视频图像,可以实时提供给用户手机。遥感图像直接发给手机端,世界上我们是第一个做到的。
一年零四个月解决世界性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地图资料,发展测绘技术迫在眉睫。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这里汇聚了当时中国测绘界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次年,李德仁便走进了这所学校,走到了中国测绘学界前沿。
图片
1982年,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对于航空测量有着极大兴趣的李德仁获得了远赴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师从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阿克曼教授。当时,阿克曼给了他一个航空测量领域极具挑战的难题——误差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当时的世界性难题,而李德仁仅用一年零四个月,就用德文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时他的成绩是他就读的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历史最高分。
图片
王宁:阿克曼教授给您的题目是什么?
李德仁:当时随着测量数据越来越大,我就发现了数据里面有系统误差。比如有大气透过的时候,大气层的变化就是个系统误差,还有的就是周跳信号失锁,就是粗差。当时阿克曼给我的题目就是,你找一个理论,能同时区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
图片
李德仁:关于我的论文,阿克曼当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李德仁的论文写得很好,这个本来是不公开的,因为他要回国了,我可以把这个话说给大家听,我为此文而激动,他把一个百年的难题给解决了。这个理论我终身受益,后来我回国以后,这个理论可以弥补美国西方器件对中国的限制,所以感谢阿克曼给了我个难题。
学成归来
他追近国际航空测量的先进水平
1985年,李德仁从德国学成归来,他接到了一个重要而艰巨的测绘任务,那就是在不派人去边界的情况下,对中国和某邻国的边界进行测图。于是李德仁提出将GPS放到飞机上,随即带领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破解了美国人一直保密的核心技术,从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通过机载GPS系统,减少了人工野外测量的工作,追近了国际航空测量的先进水平
图片
2008年,汶川地震将唐家山掀削去了一半,形成蓄水近3亿立方的悬湖。李德仁的团队主动请缨,运用航空遥感获得堰塞湖的详细数据,这为正确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年,美国已经拥有在轨卫星超过400颗,中国只有20多颗。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而中国则苦苦追赶。抗震救灾时,遥感卫星的缺失,成了李德仁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图片
王宁:当年汶川地震当中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李德仁:地震发生以后,如果当时有0.5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就可以在汶川上空那个地方扫描一下,就能把倒的房子找到。
王宁:那个时候中国的遥感卫星是一个什么状况?
李德仁:中国只有3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而且数量很少。不能一直盯着汶川看,地球转,卫星也转。我在全世界找朋友要卫星数据,意大利人第三天给我送的数据。
王宁:那三天里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李德仁:内疚,我们做了一辈子的遥感,却不能满足抗震救灾的要求,让我感觉到内疚。
携手走过60多个春秋的
伉俪情深
谈起往事,李德仁说他最要感谢老伴儿朱宜萱,两人相识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校园,志同道合的他们一起度过了大学时光。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正是朱宜萱把李德仁的学术文章转交给了中国摄影测量遥感之父王之卓。这才引出了王之卓与李德仁之间的一段师徒佳话,也正是王之卓老先生的推荐,李德仁才有机会去德国跟随阿克曼教授深造。
图片
从德国毕业时,包括斯图加特大学在内的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向李德仁伸出了橄榄枝。此时,妻子朱宜萱在给他的信中写道:
你是一头牛,吃国家的草,一直到了45岁,你怎么不为国家,为人民产点奶?你现在应当回来挤奶了,这是你做贡献的时候。
李德仁:我们认为学到真本事,有了真本事,你只能是回来给国家做工作,要提高中国的水平,这是我们的责任。
如今,夫妻二人也鲜有机会能在校园里牵手漫步,因为李德仁虽然已年过八旬,但依然重任在肩、依然有着繁重的工作。两人已携手走过了60多个春秋,这60多年中,中国的遥感卫星研究也实现了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李德仁正在为中国遥感卫星迈入智能互联时代而夜以继日地工作,让我们共同期待夜空中“东方慧眼”星座绽放光芒的那一刻。
总策划丨王宁 李瑞
总编导丨沈公孚
总摄影丨杨帆
策划丨车黎 张毛清
编导丨冯健 冯成 熊颜
摄像丨郝米祎 李双 娄红顺 张凤志 杨瑶 庞清珊
编辑丨宋亮 刘梓含 赵雪 公一然
剪辑丨商俊泽
统筹丨邹利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