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安全弦 筑牢生命线丨路面塌陷有征兆 这些措施要记牢

  本报记者 黄岱昕
  5月1日凌晨,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为出行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省应急管理厅提醒,汛期临近,尤其假期出行出游人员增多,交通运输、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较高,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预案措施、排查风险隐患、加强安全防范。广大群众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掌握自救避险常识,确保出行平安。
  路面塌陷有征兆,遇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井水、泉水突然干枯,或浑浊翻沙、水位骤然降落;地面出现环状、放射状、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出现下凹,有不明原因积水,微微可听见地下土层的垮落声等情况。此时应及时远离上述区域,采取紧急避险等措施。
  行人若落入塌陷区,不要惊慌,可以双手抱头、双臂护脸、下蹲抱团,脸藏在双膝之间,最大限度保留呼吸空间,同时护住口鼻以防吸入粉尘;若汽车落入塌陷区内,待汽车静止后迅速解开安全带,破窗逃离,寻找逃生路线。尚可脱身时要迅速逃离,必要时大声呼救;不可脱身时要保存体力,适时呼救,切勿强行自救。如有信号要迅速拨打电话报警,也可利用身边的水管、煤气管道等制造声响求救。
  地面塌陷后,附近群众要远离事故现场,避免发生次生灾害;有关部门应及时在灾害现场周围竖立警戒标志,疏散人群。
  此外,在高速公路行驶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可按照“9字法则”做好应急处置: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车辆无法移动时,应从路边走到车后150米处,摆放三角警告标志牌,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到护栏外,千万不要在行车道内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