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中国最大的机会,是已从低端制造业出口开始走向多维度领先

财联社5月5日讯(记者 吴雨其)5月4日,202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正式揭幕。本次大会,由兴证全球基金将再度携手财联社、腾讯财经,连线上海与奥马哈投资界、企业界的多位嘉宾,以“投资•潜能”为主题,分享关于投资的真知灼见。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乔迁在主题演讲《投资思维的迭代和机会展望》中,以投资思维的角度向投资者详细分享了下一阶段的投资机会。
财联社记者精选乔迁在峰会的部分演讲金句和观点。
1.从目前的位置来看,结合宏观大的背景,我们是处在各行各业温和回升的过程中。从估值和目前所积累的悲观预期来看,往后看大的方向实际上积极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2.去年很多企业家会觉得很多事情不确定,很多东西很波动,实际上大家慢慢会发觉这个不确定性就是一个确定性,是下一个时代会面临的背景板。
3.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随着产业的逻辑慢慢往前走,资本市场对于分红和成长的平衡和再定价也慢慢体现出来,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非常富余的企业,投资回报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可观的。
4.中国最大的机会是我们已经开始从低端制造业出口开始走向了多维度的领先。
5.科技创新对于整个世界需求的拉动应该是比较深远的,空间相当可观,由此带来的总需求可能在三年之内出现非线性增长空间。
背景:中国经济温和复苏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乔迁从投资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于宏观背景的定位,乔迁指出,2024年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呈现出温和的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分析,中国的GDP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实际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从二级市场的定价水平来看,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并不低,但在全球范围内,绝对估值却处于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从当前的市场位置来看,结合宏观背景,乔迁认为“我们计将迎来温和的回升。从估值和目前积累的悲观预期来看,未来积极因素众多。
从中期维度来看,在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正呈现总量增长转向质量和结构导向的转型。国家政策导向也显示出对各行各业细分政策的支持,旨在提升效率和增长质量。乔迁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是转型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促进子行业效率驱动增长方面。
中观:各行业进入相对底部的状态
谈及行业层面及中观维度的经济分析时,乔迁更聚焦于当前各行业,特别是传统顺周期行业的市场状况。普遍共识显示,虽然各个行业发展前景可能受限或充满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乐观因素逐渐增多。
目前,各行业的库存水平普遍偏低,这是由于自去年以来上游和中游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企业普遍不愿增加库存。因此,整体行业库存量已降至难以满足正常GDP增速所需的水平,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乔迁认为,进一步下行将触发更多产能出清,进而触及供需平衡点。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市场对量价齐跌及盈利触底的悲观预期已反映在中上游行业的低估值上。许多公司的股价已跌至市净率的一倍或更低,长期来看,预计将回归与其ROE相匹配的水平。
“从中上游行业的观察来看,无论是股票市场表现还是产业实际状况,许多行业可能正处于一个相对底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有可能出现转机。”乔迁总结。
变化:传统顺周期投资回报实现方式生变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从产业和股票定价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乔迁认为行业中仍存在诸多机遇。一方面,企业在经历了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后,逐渐适应并接受了不确定性作为新常态。企业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行业的中期成长预期,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未来发展策略。
乔迁举例,“一些企业在他们内部调整报表结构和增长的方式,也能够使得整个企业增长状态发生改变,可能跟过去我们习惯性的要有量、要有高收入增长的方式不同了,他们在产品线梳理上也开始了进行内部结构的分化和再定位。”
这种策略的转变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即在收入增长平缓的情况下,利润率的提升超出了市场预期。这表明企业正在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和产品线优化,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当前周期的底部位置也为企业提供了重新评估资产质量的机会。特别是现金流量表的健康状态,显示了头部公司的强劲现金流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持续投入研发,进一步拉大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导致企业盈利增长质量和方式的再平衡,为投资者提供不同于传统的利润获取方式。
同时,监管机构鼓励企业回馈资本市场,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分红的重要性。在宏观环境和利率中枢变化的背景下,能够提供稳定增长和可观分红的企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稳健选择。资本市场对这类企业的再定价过程,
乔迁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随着产业的逻辑慢慢往前走,资本市场对于分红和成长的平衡和再定价也慢慢体现出来,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非常富余的企业,投资回报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可观的。
出口:从制造业出口走向多维度领先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的出口结构正经历着快速转型与升级。乔迁表示,中国已逐步从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出口模式,转向多维度的领先优势,这一趋势在多个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仅制造业的出口持续增长,中国的消费品和服务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分析我国各行业的全球出口渗透率,乔迁发现新能源、家电、手机以及服务业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其中不乏如CXO、TikTok等行业领先者。这些变化预示着中国出口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过去主要是低端制造业的出口”,乔迁介绍,首先,前几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为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这一转变虽具有偶然性,但一旦中国制造业的中高端产品力及服务能力被全球市场认可,其高性价比优势便得以持续巩固。
其次,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形象。这种认可不仅基于产品本身,还源于对中国制造能力的普遍信任,这为中国制造业打开了更多原本难以进入的市场。“中国在很多产品上能做到的能力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大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来敲不开的大门也变得越来越能够打开。”乔迁说道。
乔迁表示,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一个长期且值得看好的趋势。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预计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保持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发展态势。这一进程不仅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也将为全球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多高价值的选择。
科技:可能在三年内出现非线性增长
对于当下大热的科技创新行业,乔迁认为,科技创新行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她进一步介绍,该行业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效率的显著提升,引发需求的非线性增长,这与传统行业的缓慢迭代和线性增长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起点,AI作为这一周期的典型代表,影响力横跨多个行业,并对这些行业的效率提升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两大要素,科技创新对全球需求的拉动作用预计将是深远和广阔的,未来三年内可能出现非线性增长的空间。
消费电子领域方面,乔迁表示该行业已趋于成熟,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和换机周期的高峰均已过去多年,整个行业正处于量的底部阶段,市场对其未来成长性的预期也相对悲观。因此,市场给予消费电子行业的估值普遍较低。尽管如此,许多消费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开始展现出分红能力,这反映了它们起始的低估值。科技创新领域可能会经历波动,但从三至五年的中长期视角来看,科技创新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而时间无疑是站在创新这一边的。
半导体行业方面,她认为,自年初以来已显示出多个子行业开始进入回升阶段的迹象。“我们期待在这一进程中,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周期能与AI科技拉动的科技创新周期形成共振,为半导体公司带来显著的机遇。”
关于可转债,乔迁认为具备三大特点:一是绝对价格处于低位;二是到期收益率(YTM)处于较高水平;三是溢价率也相对较高。因此,从一个稳健和绝对收益的角度出发,许多偏债性或YTM较高的转债已经呈现出较为积极的配置机会。短期内可能会因股市的波动性而出现波动,但从长期来看,转债的配置价值正处于一个相对突出的水平。
(财联社记者 吴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