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握“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

原标题:切实把握“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以奋发有为、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宣传工作要聚焦党的中心工作,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理直气壮讲党性,确保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及时发声、有效应对。要牢牢掌握互联网主阵地,切实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络平台的要求落实到位。着力培育一大批善于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生机活力。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考验,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全体人民焕发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准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核是爱国主义,通过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方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人民内心最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新课题,在生活实践中找寻思想共鸣点、价值共识点与文明生长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大功夫,筑牢全体人民为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不断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为党的事业服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领导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导权。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为工作导向,以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为目标,广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力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文化新形态形成。放眼未来,要善于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持续推进“两个结合”,更好地处理“根脉”与“魂脉”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思想力量。
以更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要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借助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培育一批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新产业,使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加快形成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提质增效。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挖掘新价值、发展新业态、构建新模式,打造地区优质资源、环境、服务和产品的金色名片。
向世界呈现出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面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展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要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契合点,找准中西方在传播接受方式上的共同点,积极构建全新的对外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和知识体系,坚持以文化互鉴取代文化敌视、文化包容取代文化互斥。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立自强。同时,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中国道路、中国主张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中国话语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严婧瑜,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