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青年|一名中医药从业者的“匠心”

图片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5月5日电(记者郭方达、尹思源)在天士力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中心,足有三层楼高的生产设备运转不停,郑鑫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对这条全自动化产线进行巡检是他的日常工作。
  参与主导的项目使得产线效率提高四分之一、多次攻克中药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并获得专利……自2013年从天津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郑鑫就一直在天士力集团下属的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数字化提取中心工作。如今,30岁出头的他,对整座数字厂房的生产流程已了然于胸。
  作为一名中医药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他始终认为,“匠心”是不可或缺的特质。
  刚参加工作时,他是提取中心全自动产线的一名普通操作工。彼时的提取中心,也才投入使用不久,中医药产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尚在摸索当中。“凡事都想问清楚”“两三个月他就都搞明白了”……较真,是他给身边同事的第一印象。
图片
  4月28日,郑鑫在厂区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郭方达 摄
  有一项关键工艺,一直以来的生产效率都不尽如人意,业内也并没有相关的参数可以借鉴。初生牛犊的郑鑫偏偏不信邪,要和硬骨头碰碰看。
  与团队工程师一道,他们控制每批产品生产用物料破碎度,对相关物料进行取样过筛称重,并记录筛下物比例数据,力图找到最优的配比。经过数千批次的试验与分析,更优的工序方案被成功提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另一项醇沉工艺,一直以来都依靠人工进行液体的吸取,精度有限且容易产生误差。郑鑫又基于多次试验,明确了工艺最佳作业终点的判断参数,实现了该项工序的自动化运行并取得专利授权。
  通过长时间的打磨,郑鑫与团队打通了全流程自动生产中的各项技术断点。看见第一批产品从头至尾实现自动化生产,郑鑫说那一刻令他“终身难忘”。大学的专业知识和较真的性格让他成长很快,不久,郑鑫就从一名一线操作工,晋升为生产班组的班组长。
  2016年11月,郑鑫通过竞聘成为公司数字化提取中心值班生产主任。“队伍建设是一项‘文火慢炖’的工作。”郑鑫说。从创建员工辅导计划,到建立生产线工作流程为其它产线自动化提供样本,郑鑫开始将更多的实操经验进行标准化、流程化设计。“在全自动智能化车间的工作经历,使得我能与团队一道,将中医药智能生产领域的经验推广开来。”
图片
  借助智能化系统,轻点鼠标便可对整个生产流程加以控制(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方达 摄
  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正在与中医药产业深入结合。过去的车间还需要人工进行大量操作,如今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就能够实现对全流程的监控。
  郑鑫表示,希望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继续加强对智能制造领域知识的学习。“将全流程自动化的生产经验积累成熟后,逐渐就可以辐射其它产品,最终带动上下游的智能化改造。”
  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近年来,天津构建起“1+3+4”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生物医药、中医药赫然在列。
  “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加速构建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的产业生态,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