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马克龙

1977年12月出生的马克龙是个一鸣惊人的政治人物。
比起之前的四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马克龙宛如电视剧中头戴光环的男主角,坐着火箭飞入了爱丽舍宫。
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马克龙的光环,先来简单梳理一下八十年代至今法国总统的基本情况:
密特朗1916年生,1981年当选总统时65岁。
接替他的希拉克也是政坛老将——1975年小平同志访法时他便是负责接待的法国总理。
卸任政府首脑之后,希拉克连续做了18年巴黎市长,1995年终于修成正果,于63岁当选总统。
密特朗做了14年总统,希拉克做了12年;不过从2007年开始,萨科齐和奥朗德一人只干了一届。
萨科齐52岁当选,奥朗德58岁当选;尽管看起来还算年轻,但他们参与竞逐大位前本身已经是法国政坛大党派的领袖,履历十分扎实。
直到马克龙的横空出世,给法国政坛带来一股清流。
2016~2017短短两年间,马克龙几乎是从名不见经传一下子冲到台前,最终以39岁的年龄当选总统,成为继拿破仑后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元首。
做总统之前,马克龙的高阶行政履历只有短短四年:2012~2014年给奥朗德做总统府副秘书长,2014~2016年担任经济部长,仅此而已。
图片
青年时代的马克龙
 1977年12月,马克龙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亚眠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少年时代的马克龙在亚眠完成了小学与中学的学业。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布丽吉特是其在亚眠高中就读时的老师,比马克龙年长24岁;2006年,布丽吉特与身为银行家的前夫离婚,次年带着好几个孩子嫁给了马克龙(好几位孩子比马克龙年长)。
新世纪之初,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的青年马克龙加入法国社会党。
社会党在西方政治中属于“左翼”的范畴,这类政党不少脱胎于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主张通过改良而非暴力革命的方式把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胡志明当年还曾是法国社会党的党员呢。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社会党共诞生了两位总统:一位是密特朗,一位是奥朗德。
2012年,35岁的马克龙跟随奥朗德进入爱丽舍宫。
作为长期提携栽培的青年才俊,奥朗德任命马克龙担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属于亲信职位。
奥朗德曾长期担任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社会党理念中,“均贫富”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奥朗德任上启动了对法国富人们的高额征税——对年收入过百万欧元的富人要缴75%的税。
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富豪们或出逃,或强势抗议,最终该政策被法院裁定违宪。
轮番折腾之下,到2014年9月,奥朗德的支持率跌至13%,社会党地方选举大败。
奥朗德为平息民怨,撤换了社会党人担任的总理,改组内阁,注入新鲜血液;马克龙于这一时期由总统府副秘书长调任产业经济部部长。
虽为社会党出身,但曾在投资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马克龙于思想上偏向自由经济,其任内推行了削减退休金及社会福利的政策,同时鼓吹“全民创业”。
这让马克龙与法国经济界的关系很不错,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中间路线人物。
图片
马克龙与奥朗德
2016年,奥朗德政府的执政满意度仅剩可怜的4%,社会党内部风起云涌,分崩离析。
在众多揭竿而起的势力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时任经济部长的马克龙。
4月,马克龙拉拢一批社会党党员,成立一个名为“共和国前进”的运动组织,明确表示要组建“跨越左右阵营之分”的政治联盟。
共和国前进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党改革派,之后又陆续吸纳了许多来自右翼温和派和中间派的成员。
不过马克龙改组社会党的想法受到了内部势力的强烈阻挠,甚至被扣上叛徒与分裂者的帽子。
同年8月,马克龙宣布辞去法国经济部长一职 。
11月,他正式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与竞选总统,不再寻求法国社会党的支持。
在此次竞选总统之前,马克龙从来没有当过议员,也没有参加过竞选政治,甚至不属于主要大党推出的候选人。
不过事后来看,这种非主流的形象反而成为其加分项,给选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马克龙在2017年5月大选中获胜,原先属于派系性质的“共和国前进”正式改组为政党,并一举拿下国民议会中308席席位(共577席),火箭般蹿升为法国第一大党。
而原先法国社会党的民意基础则完全被马克龙与“共和国前进”掏空,从上届的280席议员骤降至29席,一蹶不振。
有一点非常耐人寻味,已知败局的情况下,社会党与奥朗德选择了支持马克龙——他们大致视马克龙为社会党政治遗产的继承者。
在马克龙与勒庞第二轮PK的关键时刻,奥朗德总统表示:
“单是极右派候选人晋身第二轮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威胁。法国的构造、团结、在欧盟的身份,以及在世界的地位,都面临危险。”
“(我)将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支持前经济部长马克龙,因为马克龙是最能够团结法国人的一位候选人。”
就这样,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中,马克龙一举登顶,从老领导奥朗德手中接过了爱丽舍宫的钥匙和法国核按钮密码。
副秘书长接总统的班,只用了短短一届。
图片
奥朗德与马克龙交接
前面提到过,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法国社会党共诞生了两位总统:一位是密特朗,一位是奥朗德。
而从渊源上大家不难体会,马克龙其实也算半个社会党出身的总统。
法国社会党作为欧洲左翼政党,历史上对中国的态度较为温和;1961年,还是一名年轻参议员的密特朗就曾访问过中国。
1983年,已经身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第三次访华。在这次访问期间,中法签订了合建大亚湾核电站合同。
奥朗德任内的中法关系同样发展良好,2013年4月,他成为中国新政府换届后首位来华访问的西方国家元首。
为了拉近关系,当时法国皮诺家族宣布交还圆明园青铜鼠首与兔首,伴随着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的热映,中法无论是官方关系还是民间情感都迎来一波小高潮。
相对其他西方大国领导人来说,马克龙同样属于对华温和派,第一任期内的2018、2019年曾两度访华。
国际政治有时候还真是很奇妙:拜登和欧盟希望马克龙当选,中国同样喜欢马克龙,甚至连普京与俄罗斯都认为马克龙是可以倚重的一股欧洲健康力量,对其调和俄乌冲突寄予厚望。
能当所有人的“最大公约数”,是一项大本事。